《把一切献给党》开创红色经典文学创作先河 吴运铎精神历久弥新
北京日报 2021-06-22 14:00

今年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逝世30周年,中国工人出版社新近推出《把一切献给党》(建党百年纪念版),一个多月销售20多万册。这部11万余字的红色经典图书自1953年问世至今,已穿越时空近70载,在今天的年青一代读者中依然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不同年代版本的《把一切献给党》(左二为最新版)

第一代工人作家诞生

北京鼓楼外大街45号,中国工人出版社,《把一切献给党》多个版本图书摆在办公桌上,在灯光的照射下,历经岁月沧桑的一个个版本更显厚重。

1953年7月,《把一切献给党》首次面世,而出版社编辑手中的是1953年12月出版的第7次印刷的老版本。该版本为竖排本,罗工柳、王式廓、李宗津、尚沪生、顾群等著名画家配了多幅插图,每一幅作品都生动传神。从该版本版权页可见,自1953年7月出版之后5个月内,这本书累计印量已超过130万册。

事实上,吴运铎撰写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迄今已累计出版10余个版本,印刷超过100次,发行逾千万册。这本书使吴运铎事迹家喻户晓,中国工人出版社也因该书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红色经典出版的开先河者。

赵长安曾任工人日报社编委,1979年与吴运铎相识,多次采访过他。“我们在一起畅谈人生、信仰、道德、求知,亦谈社会、婚姻、家庭等等。”多年来,赵长安编写创作过7部吴运铎相关图书,其新作《吴运铎全传》已经完稿。他搜集了大量关于《把一切献给党》的相关资料。

1951年10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介绍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兵工功臣吴运铎》。之后,《工人日报》又发表了《中国的保尔·柯察金——记中国兵工工人的旗帜吴运铎》,这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吴运铎应全国总工会邀请作报告,全总主要领导赖若愚找他,要他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一本书。

关于这本书的渊源,赵长安说,吴运铎曾于1952年应《工人日报》之邀,接受该报文艺部负责人赵荣声采访,完成了《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并于1952年4月3日起在《工人日报》连载。该文以叙事为主,简单描述了吴运铎从出生到1949年的经历。《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见报后,受到读者热烈欢迎和称赞。

而真正写书是在1953年,吴运铎在北京俄专学习结束,等待出国学习的间隙,他在工人出版社编辑何家栋帮助下,历时半年创作出《把一切献给党》。该书出版后很快引起轰动,还被译为俄、英、德、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据赵长安搜集的资料,时任中国作协主席周扬认为这本书对中国传记文学的出版,起到了“开拓作用”。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冯雪峰也充分肯定这本书的风格和内容。

因为《把一切献给党》,吴运铎从此多了一个身份。1954年,他被中国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工人作家。

20210622_010_37180.jpg

吴运铎在创作中

罗工柳、王式廓等名家绘插图

北京甘家口8号院,吴运铎故居,记者见到了1983年版的《把一切献给党》,它如今被吴运铎之子吴小勤珍藏。

曲里拐弯找到甘家口8号院,邻居们都知道吴运铎故居在哪里。这是一栋苏式老楼,当年住过一些部委的革命老前辈,顺着宽阔的楼道走到四楼,记者走进了吴运铎故居。

三室一厅的房子保持原样,到处有吴运铎留下的痕迹。吴小勤说,门栓是他父亲亲手做的,安装在卧室的隔断也是他父亲的杰作,这个隔断至今仍被当做储物空间来用。当年墙上挂满了锤子、斧头、锯子,吴运铎就睡在储物隔断的下面,与这些工具相伴。

对于吴小勤来说,他儿时读到《把一切献给党》是在小学课本里,在这之前,他从不知道父亲写了这本书。当年吴运铎的五个孩子都住校,每到周末才回家,和父亲相处的时间很少,但吴运铎疼爱孩子,从外地出差回来总会带礼物。

跟随吴小勤,记者又来到他的母亲、吴运铎妻子陆平住处,这里距吴运铎故居不远。一进门,陆平老人就紧紧拉着记者的手,她已是98岁高龄,依然精力充沛,思路清晰。而吴运铎的女儿吴克、吴运铎儿媳黄华英也在,大家一起搜寻着记忆深处的《把一切献给党》。

在大家共同的回忆中,《把一切献给党》与中央美术学院有着特别渊源。黄华英说,据油画家罗工柳回忆,罗工柳按地址在一家旅馆找到了吴运铎,当时他正在写《把一切献给党》一书。为了便于画插图,罗工柳同美院附中校长丁井文商量,请吴运铎转至中央美院附中校园写书。一位青年教师主动腾出他的房间,罗工柳的妻子还帮助吴运铎每周接送女儿吴克,其他老师则帮助誊清稿件、买饭等,将吴运铎照顾得十分周到。

吴运铎小时候就喜欢画画,在中央美院附中写书期间,他时不时会去中央美院教室看李可染、李苦禅作画,并和这些大画家成了朋友。在此期间,著名画家吴作人、艾中信、李斛、李桦等还以吴运铎为模特,画了素描和版画作品,后来吴运铎大女儿吴克与罗工柳之子罗安喜结连理。

吴克如此回忆道,最早接触《把一切献给党》,大约是5岁那年,父亲带她去中央美院,在一间普通的平房宿舍里,听罗工柳、王式廓、李宗津、尚沪生、顾群等人一起讨论那几幅后来堪称传世经典之作的书中插图。

20210622_010_39180.jpg

1975年,吴运铎一家在紫竹院合影

读者称“这部书令人激情澎湃”

《把一切献给党》问世将近70年,其影响力历久弥新,年青一代读者称“这部书令人激情澎湃”。

“为了国家,为了党的事业,吴运铎身残志坚,他身上集中体现出来的与命运抗争、与困难斗争、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气概,无论哪个年代的读者,都会被拨动心弦。”全国工会职工书屋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工人出版社社长王娇萍说,《把一切献给党》作为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典红色图书,持续显示出红色基因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这本书每年都会被配送到新建成的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中。据介绍,今年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场“把一切献给党·劳动创造幸福”全国职工党史学习教育读书活动,围绕阅读《把一切献给党》等红色经典图书,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

航天科工二院装备设计研究室主任申研说,他曾在工作5年后,一度对重复工作有所厌倦,甚至产生过自我怀疑。而读罢《把一切献给党》,让他深刻领悟到做成一件事要耗费一生的精力,他说:“我也要像吴运铎一样,从小到大,从无到有,永不放弃。”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产品设计师代士玉,2020年荣获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金奖。代士玉在大学期间曾读过《把一切献给党》,从中汲取了勇气和力量。去年全国技能大赛备赛期间,代士玉每天要练操作软件建模的速度,每天训练至少15个小时。“吴运铎信念坚定,不怕困苦,他的书告诉我困难是对自己人生的锤炼,是获得更高人生发展的铺垫。”

“这是一本爱国主义读本,质朴的文字很有吸引力,我也想像吴运铎一样,为国家作贡献。”中建二局一公司职工许棕玮说。

在中国工人出版社一位编辑看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新的国家、新的人民需要新的文化、新的表达,《把一切献给党》生逢其时。“此前很难想象,一部工人的文学传记作品能够引起这么大的社会影响,成为畅销书。”这位编辑认为,这本书契合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建立新中国的历史潮流,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深沉的热爱。“把一切献给党”,发出了时代最强音,是新中国人民内心最朴素的心声。

文/北京日报记者 路艳霞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海淀学院路举办“迎国庆·庆重阳”文艺汇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3
大兴区举办2024年军民庆“八一”文艺晚会
北京大兴官方发布 2024-08-02
朝阳区平房乡举办文化节迎“七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9
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
求是 2024-04-02
“颂歌献给党 礼赞新时代”大兴区礼贤镇群众合唱大赛圆满落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8
跨越时空 历久弥新
人民日报 2023-07-27
迎七一、跟党走、学榜样 北京团市委举办“青春献给党”主题宣讲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01
人物 | 吴玉章、冼星海、常香玉,他们是这样爱国的
人民出版社读书会 2022-04-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