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我想做的就是消除偏见
新华每日电讯 2021-05-22 09:05

在交通发达、人口流动频繁的时代,一个人为什么要生活在那片土地上,一定有着很深层的理由。日本导演竹内亮推出的生活类纪录片《我住在这里的理由》(以下简称《我住》)以让中国人了解外国、让外国人了解中国为主题,寻找住在中国各地的外国人和住在日本的中国人的故事。

a8ec8a13632762d02150102deda380f2503dc68a.jpg

图为竹内亮在南京街头

竹内亮是一位居住在南京的日本人。去年疫情期间,他制作的《南京抗疫现场》《好久不见,武汉》与《后疫情时代》等一系列与中国疫情相关的纪录片,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让不少受众了解了中国抗疫的真实情况,并被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点赞”:“我们对竹内亮导演真实记录了中国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对竹内亮导演不带偏见地、真实地记录中国走过的这段非凡历程表示赞赏。这个世界太需要有人像竹内亮导演这样去传递真实的情况和真实的情感。”

近日,竹内亮纪录片同名图书《我住在这里的N个理由》,在位于深圳的全国新书首发中心首发。草地周刊就此专访了竹内亮导演。

消除偏见与误解

因纪录片《我住》,移居南京8年、一头卷发、能讲一口流利普通话的竹内亮成了中国“网红”。用“知乎”网友的话来评价,“这个节目很接地气,很真实,有种Vlog的感觉”,深受年轻网友的喜爱。

新书《我住在这里的N个理由》脱胎于纪录片《我住》,收录了纪录片中常居在中国的20位日本主人公的故事。他们有的是漫画家、摇滚鼓手、足球教练、舞台灯光师,有的是农业专家、导演、生态学教授、陶艺大师、演员、拉面店老板。他们或因喜欢中国,或因追逐梦想,或因家人与事业而选择留在中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影响着身边的中国人,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真挚、热情和包容。

“也许因为我是外国人,我最反感偏见,只要感觉是有偏见的事情,我就想亲自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就想记录一下真实的情况。”

谈到拍摄这部纪录片的起因,直率的竹内亮毫不掩饰自己的好奇心。“外国人对中国(或生活在中国的)普通人的信息了解不多,我想做的就是呈现普通个体的生活细节,跟踪记录拥有不同职业和背景的普通人每一天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理解不同国家和城市的风俗文化。”

最近半年来,竹内亮和他的团队每个月都会来深圳,他正在拍摄纪录片《华为的100张面孔》。“为什么拍华为?是我自己想拍的,因为华为去年被美国‘欺负’了,我就想去了解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想去看看真实的情况到底怎么样。”

竹内亮试图通过拍摄100位华为员工,全面还原华为公司的真实面貌。他透露说目前已经采访拍摄了30人,“我想拍的第100个人是任正非,希望他能够接受。”

图为《我住在这里的理由》摄制团队

纪录片的本质就是真实

竹内亮和太太赵萍及家人居住在南京。去年国内疫情好转后,竹内亮来到此前封城76天的武汉拍摄。2020年6月26日,《好久不见,武汉》上线。不到24小时,播放量就突破2500万。上线10天,话题阅读量破亿,微博日榜最高排名第一。他还制作了《南京抗疫现场》《后疫情时代》等关于中国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等情况的纪录片,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让不少受众了解了中国抗疫的真实情况。

竹内亮镜头中的武汉没有偏见和猎奇,有的是对普通人的注视、关怀与尊重。这部纪录片不仅澄清了关于武汉的种种谣言,也能传递给同样经历过疫情或者仍在疫情中的观众一份积极乐观的力量。

竹内亮的纪录片一向都因“真实”“客观”而受到盛赞。但竹内亮本人,却对“真实”一词有着不一样的理解。“每个人看到的真实都是不一样的,我只是展示了我所看到的真实,应该是‘主观的真实’吧,尽量保持客观、不撒谎。”

为什么拍武汉呢?“因为疫情对中国有误解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我想把真实的中国传递给大家,我想看看真实的武汉到底什么样,就决定亲自去拍给大家看。越是有误解的东西,我越要去求证。我不喜欢‘偏见’这个词,对日本的偏见我不喜欢,对中国的偏见我也不喜欢。”

竹内亮称自己的纪录片是“三无产品”:无台本、无套路、无赞助。按他的说法,纪录片的拍摄对象必须是一个会“拼命努力”的人。他们是平凡的普通人,但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勇于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纪录片的创作中,竹内亮也经常天马行空。每场拍摄都在主人公的家中或工作场所进行,拜访前,主持人只会被告知主人公所在的地点,随之而来的是一次完全没有台本、力求真实的随机跟拍。因为节目全靠临场发挥,拍摄中也曾出现过很多突发状况,镜头也常常虚焦,但却因此给节目带来了真实感和趣味性,充分展示出每个主人公真实、平凡而又独特的一面。

也有人质疑竹内亮的作品太过于“正面”。他坦诚地接受了这样的批评:“因为我很喜欢中国,所以我拍出来的中国肯定是正面的。我不希望外界误解中国,这是我拍片子的最大动力。”他说,自己坚持的原则是绝不撒谎,也不去故意引导观众,而是把判断交给观众。“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作品,让大家能够真正了解中国和日本。”

竹内亮在四川大凉山拍摄纪录片

多元文化的“冲突”与和谐

2010年,为拍摄《长江 天地大纪行》节目,竹内亮被NHK电视台派至中国。在为期一年的纪录片拍摄过程中,他走访了青海、四川、云南等许多地方。

“那个时候,普通的中国人对于日本的了解,仍然只是知道高仓健、山口百惠,我特别惊讶。”中日两国的这种信息脱节,让竹内亮萌发了要向中国人介绍现代日本的想法。而与中国各地居民的密切接触,也加深了竹内亮迁居中国的念头。两年后,在得到太太赵萍的同意后,他决定移居中国。2013年8月,竹内亮一家搬至南京定居。

“日本社会相对稳固了,变化很小。但中国却非常有意思,变化非常快。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变化越大就越觉得有意思,越开心。”相比于日本人之间强烈的边界感,竹内亮表示他更非常喜欢中国人的“随意”。“在中国,我和很多第一次见面的人,都能马上一起吃吃喝喝,这在日本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现在,他留在中国的理由,就是他的家人和最好的朋友都在中国。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副院长陈光宇认为,《我住》作为一档纪录片节目,最大的特点和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其中蕴含的多元文化冲突。带着这种多元文化的视角,人们可以在节目中发现更多的文化差异和由此带来的戏剧性冲突、紧张感与新奇感。

也许,正是因为没有剧本,《我住》系列纪录片可以捕捉到最真实的酸甜苦辣与人间冷暖,可以寻找到那么多普通而又精彩的人物故事,展现丰富多彩的百态中国。竹内亮作为一个专业的纪录片导演,放弃了许多专业的拍摄束缚,以“素人”风格、深度“共情”、不时“出戏”和强烈的现场感,不带有一丝职业电视人的技术包袱,没有讲究的画面,炫目的拍摄技巧,也为观众提供了观察社会的多元视角。深圳文化学者韩望喜认为,竹内亮式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提供了用国际视角讲好中国故事的范例。

当下,城市化与流动性的加速,全球化与更广泛的文化交流,正深刻地改变着世界与人类生活,带给人们一种文化上的多样性审美体验。正如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十六字箴言所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陈光宇认为,从《我住》系列纪录短片中,人们可以真切地看到多元文化视野下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在普通人生活及人生中的展现,正是这一点尤其打动人。这也是《我住》系列纪录片被人们持续追捧、热度始终不减的主要原因。

文/新华社记者 李晓玲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再会长江》北京首映 中国女婿竹内亮:长江是我的“岳母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6
历时十年创作 日本导演竹内亮纪录片《再会长江》 拍出中国毛细血管中的变化
解放日报 2024-05-24
纪录电影《再会长江》举办上海千人观影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3
日本导演竹内亮:特别想给十年前决定来中国的自己点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2
竹内亮“跨越十载 再会TA”《再会长江》即将开启全国路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7
竹内亮纪录电影《再会长江》首曝预告,真实展现长江十年巨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4
日本导演竹内亮的《再会长江》定档5月24日 展现长江之美与人文风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1
竹内亮:我非常喜欢中国充满活力的变化
中国新闻网 2024-04-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