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庄社区改造后的儿童滑梯乐园
小南庄社区改造前的闲置空间
原木色的滑梯、彩虹色的台阶,搭配满墙绚丽缤纷的涂鸦,让海淀街道小南庄社区曾经闲置的人防工程,变身为梦幻般的童话世界;深褐色的木桩、银白色的沙坑,点缀遍地繁茂葱郁的花草,将学院路街道富润社区早已退化的裸露土地,装扮成亲自然的生态花园。
在这些社区里,围绕小微空间展开的参与式设计和改造,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一连串惊喜,还无形中撬动整个社区的活力,拉近邻里之间的关系。
焕新
荒废角落成为玩乐宝地
“以前我小时候就在这儿玩,把那个水泥斜道当滑梯,裤子都磨破了,现在我家孩子可幸福多了。”眼看着新建好的儿童滑梯乐园,海淀街道小南庄社区居民马先生感慨良多。
海淀街道责任规划师付斯曼说,这个乐园所在地原来是一处闲置的人防工程,地上面积也就75平方米,经过巧妙设计,变身为一个集滑梯、攀爬台、沙地、观景台、社区花园为一体的儿童乐园。
乐园里,处处都有孩子们的杰作。墙上的涂鸦,大孩子画了一只胖兔子,小孩子把兔子的短尾巴改成了蜗牛壳;小孩子往随手涂抹的颜料,被大孩子在旁边加上翅膀变身为小蝴蝶;大平台上,孩子们种了一圈绿植,插上来他们写好的标签;孩子们给这里起名“彩虹花园”“阳光乐园”,就连“疾风滑梯”的名字都带着满满的期待……
考虑到此处主要供孩子玩耍,乐园在安全卫生方面下足了功夫。除了里圈立有高约70厘米的铁栏杆之外,外面又加了一圈两米多高的木栅栏;所有的拐角都加了防撞角,甚至凸起的螺母上都加装了橡胶螺母套;为了避免流浪猫夜间跑到沙坑里排泄造成污染,沙坑在晚上还会盖一层塑胶垫。
在六道口地铁站附近,富润社区的孩子们也有了自己的生态花园。小房子造型的隧道加上高低错落的木桩,总能吸引“探险家”在这里穿梭嬉戏;树丛旁细腻的白沙配上光滑圆润的石头,让人仿佛置身南国海滩;地面上散落的木屑踩起来松软而厚实,传递出大森林的质感和气息……
“改造前,这片绿地已经退化,光秃秃的,没办法再长草。”去年疫情期间,富润社区书记张俊华发现地上被孩子们挖了一个又一个土坑,“他们太渴望走进大自然,而社区是离他们最近的环境,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家门口做起,把自然还给孩子,把小伙伴还给孩子,把邻里还给孩子,把童年还给孩子?”
富润社区改造后的儿童生态花园
这样的想法与景观设计师出身的张隽岑一拍即合。作为社区居民,她当时也正为5岁的女儿无处可玩而犯愁。“那段时间孩子们只能在院子里玩,但原有的儿童设施比较单一,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张隽岑找到同样热衷于做环境提升项目的自然实践设计事务所朋友,在社区的支持下正式立项,着手制定改造方案。
富润社区改造后的花园沙坑
“我们希望选材尽可能原生态,像木材有很多纹理,对孩子来说触感丰富,冬天摸上去也不会感觉冰凉,是一种有温度的材料。”方寸之间,无处不在的亲自然设计藏着团队的“小心思”,“在地上铺一层碎木屑不光是为了装饰,还能避免土壤水分散失,慢慢分解之后又能成为养分,对生态改善有帮助。”
富润社区孩子们用植物标本装饰楼门
方案
让孩子们参与社区决策
“从立项开始,街道、社区、居民和附近大学就都参与进来,大家一起商定的方案。”付斯曼说,目前小南庄社区的儿童滑梯乐园将开放时间限定在上午9点半到11点半和下午2点半到5点,而这正是此前多轮讨论后的结果,“设计团队最初打算让乐园完全开放,但后来意识到这个空间位于社区的两栋楼之间,孩子们玩耍时难免会产生噪音。经过与居民协商,最终选择加上了栅栏门,并限时开放,从而减少对周边造成干扰。”
项目实施过程中,海淀街道城市管理科科长郭兴禹欣慰地看到,小南庄社区的小微空间改造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老人和孩子全程参与整个乐园的前期设计和后期美化,‘一老一小’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郭兴禹谈到,把小空间改造好,提升社区品质,增加幸福感,也能让居民们更乐于参与社区治理,“大家经常坐在一起沟通,才能群策群力,达成共识,共同推动社区环境提升。”
由于前期征求并尊重了社区居民的意见,小南庄社区的小微空间改造效果赢得了普遍认可。“其他好多社区都过来看,说他们也希望能这么做。”一位居民告诉记者,“以后我们会组织志愿者,可得把我们的乐园给维护好了。”
在富润社区,张俊华也被居民们积极参与的劲头所感动。“团队设计了调查问卷,很快收到反馈意见,方案一遍遍调整,离不开大家的建言献策。”对张隽岑来说,这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体验。“设计中每个环节都会跟大家交流,好多过去不认识的邻居现在都成了朋友,孩子也认识了新的小伙伴。”
花园改造完成以后,随之而来的工作坊让孩子们有了更多深度参与的机会。在设计师的指导下,他们制作蚯蚓塔、昆虫屋,了解蚯蚓堆肥的原理、锻炼动手能力;观察和记录花园里的一草一木,用画笔记下“自然笔记”;挨家挨户敲门征求邻居意见,将采集来的植物制作成标本,完成楼门文化设计;现场勘验、剪贴制作、着色渲染,打造独一无二的社区专属儿童版“悦游地图”……
“尊重儿童的权利,让儿童参与决策,参与得越多,对社区越有感情,归属感和认同感也越强,日常生活中就会更加爱护这里的设施和环境。”在一次次活动中,张俊华观察到,孩子们真正把社区当成了自己的家。
张隽岑也从女儿身上看出微妙的变化,“以前比较内向,现在开朗许多,更愿意主动参加活动。”寒假的时候,她又组织了几次游戏小组,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在楼下唱歌、跳舞、做游戏、读绘本,“孩子们彼此有了玩伴,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期待
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共建
“小南庄社区是第一个,我们今年还会有其他小微空间改造项目逐步完成。”海淀街道城市管理科科长郭兴禹说,海淀街道在完成了大部分老旧小区外立面、上下水等基础类改造后,从去年开始推进小微空间改造系列活动,规划师一共摸排了辖区内23个老旧小区的公共空间,最后选定小南庄社区的这块空间作为试点。“社区里不再进行大拆大建了,下一步的重点就是挖掘低效空间,重新规划建设,为居民服务。”
记者了解到,小南庄社区的儿童滑梯乐园在试运行后,目前处于暂停开放状态。“社区还需要再做后续的维护,已经做完预算,将在乐园东西两个方向安装摄像头,保证24小时无死角监控。”小南庄社区书记柳春英说,已经在保险公司购买公责险,为孩子们提供更多保障。等到各项配套措施到位以后,乐园将尽快重新开放。
“后期运营和管理最好还是交给专业机构,利用市场机制保障项目的可持续性。”郭兴禹说,小南庄社区儿童滑梯乐园建成后,吸引了辖区内其他社区和很多单位的关注,“我们希望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让社区空间都活起来、靓起来,共同建设宜居社区。”
在张俊华看来,环境提升只是第一步,日常维护和管理也至关重要。“花园浇水主要由物业提供水,有志愿者积极报名参与浇水养护。沙坑的卫生保持也是多方参与共同努力,物业会用爬犁清理,家长、孩子和社区工作者也会在路过时主动把里面的杂物捡出来。此外,我们还鼓励孩子参与到各类设施的保养检修中,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如今,进一步的改造项目仍在继续,围绕儿童展开的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彩。 “包括儿童防性侵、自然食育课等多主题内容。”张俊华希望,儿童参与可以带动家庭、邻里、朋辈群体参与,通过挖掘社区自有资源,培育志愿者队伍,链接各方社会力量,让社区的公共空间“活”起来,营造多元参与共建共治的社区环境,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