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18.28万亿元 占比超七成
中国证券报 2021-05-11 09:57

民生银行近日发布公告称,将提前终止三款理财产品。专家分析,银行提前终止理财产品主要出于“推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和“避免成本收益倒挂”两方面考虑。截至目前,符合资管新规的新产品发行不断加速,净值型产品占比已超过七成。

理财产品提前终止

民生银行表示,根据监管政策要求,拟提前终止非凡资产管理天溢金普通款、非凡资产管理天溢金高端款、非凡资产管理天溢金(电子银行)款等三款理财产品,产品提前终止日期为5月21日。民生银行表示将按照相关合同约定为客户办理理财产品清算和分配事宜,充分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记者查阅上述理财产品说明书发现,这三款产品均为非保本浮动收益性产品,风险等级为PR2级,以非凡资产管理天溢金普通款为例,最新年化收益率为2.6%。

根据普益标准统计,2018年至2020年9月,银行理财市场共有1432只产品提前终止,其中有1348只于理财新规发布之后终止。

银行提前终止理财产品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是推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二是避免成本收益倒挂对利润产生冲击。普益标准分析人士认为,由于资管新规要求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并对非标资产的投资进行了约束,一些早期发行且原存续期较长的旧产品,无法在过渡期结束时自动到期,届时将不符合监管要求,因此银行只能在适当的时间主动停止这类产品的运作。另外,被主动停止的部分产品,曾给予了投资者较高的预期收益率或采取靠档计息的方式,这给银行负债端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

某国有大银行高管也表示,对于待整改的表外理财,重点在资产端的整改和化解。银行将结合后续监管政策具体要求,综合考虑持仓的资产特性,拟采取发行理财子公司新产品承接、提前终止二级市场出售、部分回标等措施主动化解,妥善完成存量理财产品压降工作。

也有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产品提前终止的情况也可能包括:银行认为产品投资的某一标的未来存在风险;部分产品发行时故意用过高收益率吸引客户,这种推广行为不符合相关规定。

净值型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理财市场2021年一季度报告》(简称《报告》)显示,截至3月末,理财市场规模达25.03万亿元,同比增长7.02%;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18.28万亿元,占比为73.03%,较去年同期提高23.88个百分点。

新产品发行不断加速,净值型产品占比持续提升,具体到各家银行来看,净值化转型却进度不一。部分“船小好调头”的中小银行于2019年年底即宣布保本理财实现零余额,提前完成新规整改要求。

股份制银行转型速度也较快,从2020年年报看,其中不少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已超过七成。例如,截至2020年年末,中信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达7228.24亿元,占比为70%;平安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达4635.28亿元,占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的比例由2019年年末的43.6%提升至71.5%;兴业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达11327.69亿元,占理财产品余额76.76%。

国有大银行则稍逊一筹,截至2020年年末,交通银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平均余额为5727.63亿元,占集团表外理财比重为52.36%;邮储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率则从资管新规出台前的不足2%提高至55.31%。

理财子公司挑大梁

某银行理财子公司高管介绍,老产品对接的资产中有些权益性资产,比如产业基金、长期限的非上市公司股权以及表外理财的不良资产等,仍面临较大整改压力。

光大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预计,当前净值型产品占比已超过七成,至2021年年底,扣除纳入“一行一策”安排的特殊资产外,实现整体净值化可能性较大。此外,监管部门延续强监管、严监管的思路,对后续部分存量“硬骨头”适当给予灵活措施处理,不影响理财主体如期完成能力范围内的整改任务。

此外,各家银行还纷纷通过开设理财子公司推进转型。日前,渤海银行获批筹建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这意味着6家国有大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均已实现了对理财子公司的布局。

身负转型重任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也未让市场失望。《报告》显示,2021年一季度,理财子公司新发产品1452只,累计募集金额8.34万亿元,占全市场比例达27.06%;截至一季度末,理财子公司存续产品规模为7.61万亿元,同比增长5.06倍,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30.40%,成为第一大机构类型。

展望未来,光大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日前共同发布的《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20》指出,随着老产品加速清退,银行理财子公司逐步设立,理财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25.9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年末的53.7万亿元。

文/中国证券报记者 欧阳剑环 戴安琪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年内逾千款净值型理财产品提前终止
证券日报 2024-06-15
适应净值化转型 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成常态
上海证券报 2024-06-05
年内2000余只理财产品被提前终止 业绩不达预期和规模下降成主因
证券日报 2023-12-08
又见银行理财子公司“自购” 专家:看好四季度理财产品收益率改善
证券日报 2023-12-05
理财产品再现提前“退场”
上海证券报 2023-03-25
年内多家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 “不可控市场因素”是主因之一
证券日报 2022-08-18
年内近40只银行理财产品为何提前“退场”?
经济日报 2022-08-12
银行理财产品再现提前终止 全面净值化时代市场加速重构
第一财经 2022-08-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