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拿1.2万亿推广数字货币?辟谣:系央行国际大钱包骗局
中国银行保险报 2021-04-20 19:17

“中国银行保险报”微信公号4月20日消息,自多地试点数字人民币以来,数字人民币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各种假借数字人民币名义诈骗的手段花样翻新。

近日,某短视频平台有用户发布内容称,参与推广数字人民币“央行国际大钱包”便可参与分享国家发放的1.2万亿元红利。

央行曾提示,无论何时何地,提到用数字人民币获利、返现、参与“数字人民币交易所”交易均为欺诈。

推广“央行国际大钱包”可以赚大钱?

不但有钱赚,还是大好事?

记者联系到上述短视频平台用户。据该用户提供的一份推广资料显示,推广“央行国际钱包”的红利属于国家政策性的奖励,推广红利为1.2万亿元,其中国内4000亿元,国外8000亿元。推广期限最长为18个月,红利发完时活动结束。需要注意的是,搭载工具只有“央行国际大钱包”。其国内推广分润模式共3代,利润各2%,例如:A推广了B,B推广了C,C推广了D,D只要接收DCEP,ABC都有2%的收益。国外的利润为3%,且不限推广对象,个人与商户都可以。资料还举例说明,国内个人参与后的纯收益可高达16万元,国外可高达24万元。

该用户提供的思维导图部分截图

资料还特别强调,推广“央行国际大钱包”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为央行数字人民币国际化担负着重要使命。

资料截图

“央行国际大钱包”是真的吗?

什么是DC/EP?

目前市场上数字货币有两大主流:一类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私营加密货币,更多被视为可投资的数字资产;另一类是各国央行相继推出的央行数字货币,承担着法定货币的职能。

我国央行推出的央行数字货币(DC/EP)即数字人民币,也就是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从法定货币的角度来说,数字人民币是和纸钞和硬币等价的,其主要定位于M0,也就是流通中的现钞和硬币。

根据央行规定,数字人民币是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目前,数字人民币的指定运营机构仅限六大国有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

截至目前,数字人民币正处于试点测试阶段,尚未正式推出。

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主要包括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2020年10月,新增了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6个试点测试地区。目前,数字人民币在多地共经历了八轮测试,主要以红包抽签和消费补贴的形式进行,试点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各地分行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

4月18日,在海南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数字支付与数字货币”分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波表示,数字人民币的正式推出尚无时间表。

但可见的是,在数字人民币当前试点阶段,一些不法分子也借机钻空子,各地涌现出一系列利用数字人民币钱包或者央行数字货币来推广的诈骗传销行为。

据媒体报道,去年5月,河北省武邑县一对夫妇到中国银行武邑支行咨询央行数字货币测试相关问题。称有好友向其推荐参与测试,但须缴纳一些测试资金,被银行员工识别出遭遇了假冒数字人民币的诈骗活动。

今年2月,江苏省苏州市留园派出所就接到因点击假冒数字人民币活动链接被诈骗1万元的报警,当地一位符先生因假冒短信遭遇了财产损失。

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官方微信就针对一些打着央行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钱包幌子的传销诈骗活动发出风险提示。其中,就提到前述“央行国际钱包”的传销骗局。

央行警示:“央行国际钱包”是传销骗局

央行指出,类似“央行国际钱包”实质是一种假推广行为。不法分子建立所谓“数字货币DCEP学习群”,在微信群里宣传数字货币由“商业银行和私人机构同时进行推广”,私人机构“有多层推广收益”,使用其提供的“E-CNY”收款码就可以参与推广。

不法分子还通过盗用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中的官方素材,甚至编造新闻稿、假会议场景等,把真假信息混在一起迷惑消费者,最后在骗取消费者的资金后跑路。

除此之外,还有包括冒用数字人民币名义在资产平台开展交易活动、发送假冒数字人民币活动链接等“假理财”“假短信”骗局。

对于这些骗局,民众应当如何识别?

金融科技专家苏筱芮指出,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相关的最新信息都由具有官方性质的政务号以及具有正规媒体资质的传媒号发布,普通民众要观察信息发布账号及宣传机构主体,是否具有资质和官方背景,自然人主体勿轻信。

央行也提示消费者应牢记这5点:

1、数字人民币处于试点阶段,除数字人民币官方活动中签通知的链接外,不要相信和下载安装其他来源所谓的“数字人民币APP”;

2、数字人民币不会在数字人民币APP及银行APP之外要求消费者提供注册账号、密码、支付密码等认证信息;

3、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与纸钞和硬币等价。无论何时何地,提到用数字人民币获利、返现、参与“数字人民币交易所”交易均为欺诈;

4、警惕仿冒应用程序和仿冒银行信息,不要访问或回复仿冒网站、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息,避免感染病毒或泄露信息;

5、任何人、任何机构与任何组织无权知道消费者的密码,消费者可拒绝任何企图索取数字人民币APP登录和交易密码的要求,并谨防不法分子冒充银行和公安机关工作人员骗取密码。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弥合“数字鸿沟” 数字人民币特色“硬钱包”走俏
证券日报 2022-11-15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完成首次测试 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将加速落地
财联社 2022-10-11
政策行业双重催化 数字货币板块持续强势
经济参考报 2022-01-25
数字人民币推广进入关键期
证券时报 2022-01-08
冬奥会再度“催热”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或进入加速冲刺阶段
​第一财经 2022-01-06
数字货币概念再度活跃,东信和平涨停,旗天科技等走高
证券时报 2021-12-13
是时候考虑入手一个数字货币钱包了
科技日报 2021-12-03
“线上+线下”场景并行 数字人民币推广全面提速
经济日报 2021-11-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