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扫倡议书
树立殡葬新风尚,破除陈规与陋习,做文明有礼之人,是每个首都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引导广大市民践行《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厚植绿色、生态、文明、节俭殡葬新理念,实现清明祭扫平安和谐,我们倡议:
(一)绿色文明祭扫,树立殡葬新风。劝君莫再烧纸钱,摒弃燃烛与点香,倡导文明绿色祭奠。选择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等时尚低碳祭扫方式,采用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经典诵读、撰文抒怀等方式缅怀故人,使清明节成为传承家风、崇尚科学、弘扬美德的节日。
(二)拒绝街头烧纸,守护美好家园。街头烧纸危害多,污染大气又伤身,引发火灾毁财产,污染环境坏形象。拒绝街头烧纸钱,市民人人皆有责。发现烧纸要劝导,护好环境为大家。
(三)分时预约祭扫,避免人员扎堆。要到陵园去祭扫,先登网站去预约(北京社会建设与民政),拨打电话也能约。错峰入园少聚集,莫要高峰凑热闹。外埠人员来祭扫,谨遵防疫之规定,提前预约再出行。
(四)注重疫情防护,保障身体健康。入园祭扫戴口罩,自觉出示健康码,排队保持一米线,不扎堆来不聚集,如果不守此规定,坚决不能让入园。
(五)选择绿色出行,维护良好秩序。合理安排好时间,绿色出行为首选。祭扫活动完成后,自觉清理废弃物,尽快离园不逗留,平平安安把家还。
(六)遵守五个严禁,严防火灾发生。春季天干又物燥,火灾事故易多发,危及生命又毁财,防火安全放首位。祭扫区域五严禁(严禁使用明火,严禁吸烟,严禁点燃香烛,严禁焚烧纸钱,严禁燃放鞭炮),进入林区禁火种,纸钱冥币莫带入,严防祭扫引火情。
(七)党员干部带头,引领殡葬新风。八项规定记心头,丧俗改革要带头,勇作表率当示范,带动家人与群众,拒绝街边烧纸钱,摒弃殡葬旧风俗,厚养简葬树新风,文明祭扫新礼俗。
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
北京市民政局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3月
2021年北京清明祭扫服务接待日已开始
现场祭扫实行预约制,需持健康绿码入园
2021年,北京清明祭扫服务接待日从3月20日至4月11日,总计23天。群众可通过网络或电话预约相关服务。
为满足群众祭扫服务需求,今年清明节,北京市民政局在统筹做好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创新服务手段,提供了网络祭扫、代为祭扫和现场祭扫服务,并增设服务网点和窗口,延长服务时间,优化服务流程,提供便民惠民服务项目。
网络祭扫:目前,首都之窗、市民政局官网均设置“2021年清明节网上祭扫服务”专区,并链接到各区政府官方网站,群众可登录点击,采取填写寄语、敬献鲜花等方式进行网络祭奠。
代为祭扫:不能或者不愿到现场祭扫的群众,可通过清明节祭扫预约登记系统(北京市殡葬服务预约系统),申请由殡葬服务机构代为祭扫。机构可提供免费擦拭墓碑、敬献鲜花等基本服务。
现场祭扫:现场祭扫则实行分时限量预约,提供网络预约和电话预约两种方式,群众既可关注“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微信公众号,填写相关信息进行预约,也可通过殡葬服务机构公布的祭扫服务电话,进行电话预约。
同时,现场预约将限制入园人数。根据安葬量、空间面积等因素,限定每日入园人数上限。骨灰堂等封闭空间内部,实行分时分批限流进入。对办理骨灰安葬业务也采取人数限定措施。祭扫人员需持健康宝“绿码”入园,并出示预约信息。
有序恢复集体公祭,按常规接待量75%举办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将有序恢复暂停的集体公祭,清明节后恢复骨灰海葬活动,按照常规接待量的75%举办,严格落实人员登记、佩戴口罩、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合理控制人员密度,缩短活动时间。
今年,北京将持续倡导殡葬新风,希望广大群众多采取家庭追思、网络祭扫、踏青遥祭等文明祭扫新方式,不断丰富清明节日内涵,避开清明高峰时段,错峰祭扫落葬,将追思缅怀逝者与弘扬优良家教家风有机结合起来,将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精神文化传承上来。
同时,基层党组织、村(居)委员会、红白理事会、殡葬协会等组织,要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群众自觉参与文明低碳祭扫,推动丧葬礼俗改革。
其间,市民政局将联合公安、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执法部门,重点对哄抬祭扫用品价格、未按规定明码标价、生产销售封建迷信丧葬用品、未经批准开展殡仪服务、非法接运遗体等殡葬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对殡仪服务公司和医疗机构太平间等单位或个人违规开展殡仪服务,以及在殡仪服务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进行整治。
推出多种节地生态葬方式,出台多项殡葬惠民政策
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改革传统骨灰墓碑葬法,积极推进节地生态安葬,从1994年开始,陆续推出多种节地生态葬式葬法,如骨灰海葬、骨灰自然葬、骨灰立体葬、树葬、花葬、草坪葬等。
据统计,1994年至今,本市共举办580余批次骨灰撒海活动,2.5万余份骨灰投入到大海的怀抱,5000余人选择了骨灰自然葬。
目前,北京市殡仪服务中心可提供骨灰海撒服务,北京市太子峪陵园、北京市长青生命纪念园、北京市昌平区佛山陵园、北京市昌平区天寿陵园、北京市昌平区景仰园骨灰林管理处、北京市长安园骨灰林和北京市八达岭陵园等7个陵园可以进行骨灰自然葬。
为建立殡葬公益服务体系,推进殡葬改革,北京市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举措。实施“零百千万”惠民工程,即实行零消费骨灰海葬和自然葬、百元骨灰盒、千元殡仪服务和万元骨灰安置。同时推出节地生态安葬惠民补贴和无丧葬补助居民享受丧葬补贴。
骨灰海葬:选择骨灰海葬的本市户籍亡故居民,享受免费6项殡仪服务;
骨灰自然葬:选择骨灰自然葬的本市户籍亡故居民,享受遗体接运、遗体冷藏、遗体整容、遗体告别、遗体火化、骨灰寄存免费6项殡仪服务;
立体安葬:在北京市长青生命纪念园开展试点,对选择立体安葬的本市户籍亡故居民,实行骨灰格位费用减免政策:一类是向重点优抚对象和享受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提供格位,格位价格免费;一类是向其他具有本市户籍的居民提供格位,每个格位财政补贴1000元,居民个人需负担2000元。
具有本市户籍、且未享受丧葬补助待遇的居民,由经办人到亡者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申请5000元丧葬补贴。
来源/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微信公众号
编辑/谢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