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文联主席刘醒龙的长篇纪实散文《如果来日方长》新书分享会3月27日在北京举行,作家刘醒龙以及《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等出席活动。
刘醒龙是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疫情期间身患复杂的眼疾,但他以惊人坚毅与胆识执着地写下亲历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的全过程。
与一般采写抗疫故事的作品不同,刘醒龙从头到尾身在武汉,与全家三代人共住一个屋檐下,他写作的身份不是一名作家,而是一位在抗疫战场上,没有任何退路、只有挺身而出的一千一百万普通武汉人中的这一个。
也只有这样的写作,才能做到不同于对武汉日日夜夜的描写,而是更加深入地表现出武汉的分分秒秒。特别在疫情暴发初期令人闻之失色的那些经历,使得《如果来日方长》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反映武汉抗疫的力作。
刘醒龙在现场动情地讲述了疫情期间的生活片段。他坦言一年多后,再次来到北京,看到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时还有不真实的感觉;谈到武汉卓尔足球队险胜,武汉球迷所说的“我们活下来了”这句话时,他一度哽咽泪下,直言现在的泪点比较低,特别容易感动。刘醒龙还表示,写作在面对未知时,要有科学精神。关于疫情,人们应有很多的反思。
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称赞《如果来日方长》是真实而全面记录武汉抗疫的文学精品力作,以动情而理性的文字,写出了特殊时期武汉的点点滴滴。作家刘醒龙用理性的头脑和客观的分析来认识评价疫情期间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话题。
评论家梁鸿鹰认为《如果来日方长》具有充分的真实性、丰富的文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全书充满着生活的质感,以强大的细节和语言的整合能力,达到了生活情感与艺术才华的统一。他指出,《如果来日方长》是目前反映抗疫的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这部作品告诉人们要热爱生活、有开放包容的心态,需要认真品味文字背后的思想。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