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马琰在巡查中发现有问题的地方,用手机拍摄归档
斑驳的油料、开裂的缝隙……大多数人认为的建筑物缺陷,在文物保护工程师眼里却是文物发出的“求救信号”。“目前,五泉山古建筑群正遭受着自然和人为因素的毁损,如地基沉降、墙体老化、木构件糟朽、生物侵蚀等病害。”兰州五泉山公园基建科负责人马琰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透露说。
五泉山古建筑群位于兰州市区南郊皋兰山北麓,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上,保留了从元代到清末共24组建筑群。经过百年沉淀,五泉山的文化历史价值日渐凸显,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泉山公园内不到十米就会有一个摄像头
“古建筑所用木料、结构、风格等是历史朝代经济文化发展的象征。”五泉山文物保护工程师马琰自幼在兰州长大,儿时记忆里总是跟着家人去五泉山玩耍。201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马琰返回兰州,成为儿时乐园五泉山“守护者”。
提及兰州,民众总会联想到“两山一河”,五泉山、白塔山、黄河风情线已成为兰州地标性建筑和旅游打卡地,几乎每个兰州本地人家里都会有儿时和“它们”的合影。
自2013年3月开始,兰州五泉山公园基建科对存在建筑结构发生位移且存有安全隐患的文物建筑进行抢救性维修,通过申请国家专项文物保护资金,陆续对因资金匮乏不能实施维修的文物建筑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对部分可修复建筑进行文化恢复工程。
与此同时,五泉山古建筑群逐步开启数字化保护模式: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消防工程、防雷工程均于去年完工。
兰州五泉山公园对古建筑群启动数字化保护,图为智能监控室联网公安系统
每周,马琰都会对古建筑进行例行检查,主要涉及开裂、倾斜、沉降等问题,并用手机拍摄记录,进行归档整理,反复研究是否需要修缮,再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备。
马琰介绍说,检查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根据裂缝大小、壁画油料的脱落情况,来研究制定修缮方案,经过相关单位报备、审批,才能按照规定进行修缮,正因如此,毫厘之差都会影响整个方案。
工作十年来,马琰保持手机通讯24小时畅通,如遇到刮风下雨等天气,他还会对建筑群进行整体“体检”。
如今,为了加强对古建筑群的保护力度,兰州五泉山公园已实现无死角监控,并联网公安系统和大数据系统,对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及时追踪,实时监测该地温度、风力变化等。
“文物古建筑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保护文物古建筑对文化发展和历史传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马琰表示,运用“今朝”科技,修复“前朝”文物能够提高保护精准率和效率,希望通过科技助力共同“守护”古建筑一砖一瓦。
文/中新网记者 高康迪 高莹
摄影/高康迪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