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我们过春节的习惯,幸运的是,我们仍然可以用多种方式感受到春节气息。”春节前夕,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接受连线时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节,故宫博物院新开“吉祥如意——故宫博物院典藏如意展”与“诚慎仁术——清宫医药文物展”两场展览,还为观众准备了丰盛的“云上”文化大餐。“数字文物库”栏目全新发布15000件文物影像,并推出“牛主题文物专题”,从已公布的6万余件院藏文物中甄选出与牛相关的制成高清影像,便于观众尽情欣赏、随时查阅。
正月初一至初七,“故宫红”系列专题将以故宫建筑、藏品中的红色为切入点,将建筑历史、非遗传承、文创产品等文化资源进行串联整编,为观众奉上一道别具“中国红”味道的新春文化佳肴。
“千百年来,不论帝王人家还是寻常百姓,都以贴新联、穿新衣、吃团圆饭来表达过年的欢娱心情。”单霁翔说。故宫博物院的“云上”活动,让海内外观众不出家门,便可踏着历史的砖瓦,体会故宫春节的温度。
谈起故宫的春联,单霁翔介绍,与当今的习惯不同,紫禁城里的春联不是除夕之日才张贴,一年都不摘;而是在每年腊月二十六悬挂春联,从乾清门、乾清宫等处开始,依次铺开;新年的二月初三撤下春联门神,也是同样的顺序。
之所以说“悬挂”而非“张贴”,是由于紫禁城里各宫殿的大门上都有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门钉,春联门神无法像百姓家一样直接贴在门板、门框上,所以需要制作好边框后,悬挂在门上或宫殿的柱子上。
紫禁城中春联的撰写,主要由饱学、善书的翰林们来完成。“比如乾隆年间的张照,就颇得乾隆皇帝赏识,经常书写春联。”单霁翔介绍,“乾隆五年(1740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新岁前夕,乾隆皇帝御书‘春送来一门吉庆,天赐与两字平安’的春联,赐给时任南书房行走、内阁学士的张照。”
故宫曾推出过“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贴春联、贴门神,惊艳的场景,让紫禁城“圈粉”无数。“天地三阳泰;乾坤万国春”“迎春曙色含金榜;近日晴光转玉宸”……故宫的春联,别具一番风味。
单霁翔说,贴春联是“紫禁城里过大年”的开始。2019年,故宫博物院整理修复了866件套文物,将宫中与过年习俗相关的文物进行集中的、场景化的展示。50盏红宫灯高高挂起,宫中家宴的繁华景象、中和韶乐的壮丽景观、纷繁热闹的老字号市集,以及寿康宫东暖阁皇帝书写寄语的情景一一得到重现。
在单霁翔眼中,尽管已经过了600岁生日,“云上”的“网红紫禁城”,不仅有成熟、稳重、睿智的气质,更充满了青春、活力和朝气。与此相同,光明日报今年的“全球共写新春联”活动也在“云上”营造了鲜活的新春氛围。“几千副原创春联汇聚起来,让传统文化在线上彰显出活力、传统民俗在云端焕发出生命力”。
资料图/新华社
文/记者 刘梦 李韵 通讯员 张楠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