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打响进口冷链“攻防战”:区块链防“篡改” 推“零接触”促通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12-22 13:20

早在数月前,海尔卡奥斯平台的产品交付总监张鹏就意识到,进口冷链似乎一下子成为各地疫情防控的重点之一。

自6月12日北京新发地从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出新冠病毒之后,大连、青岛等地相继出现涉及进口冷链食品相关的病毒阳性检测案例。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今年下半年以来,全国至少已有10余起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阳性的通报。

缘何进口冷链食品屡次成为疫情风险点?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进口的冷冻肉及肉制品、水产品在包装运输环节可能将疫情国家的病毒带入中国,“被污染的进口冷链食品相当于一个导火索”。

11月1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为此专门印发了《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要求充分发挥消毒对新冠病毒的杀灭作用,在确保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的同时,提升口岸通关效率,避免货物积压滞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走访调研了海关、冷链仓库与食品溯源平台后发现,不少地区通过区块链、数据交叉溯源等新技术逐渐实现了一码溯源监管进口冷链食品,海关通过推行全链条“零接触”冷链监管新模式,保证安全的同时压缩通关时间,上演了一番“冷链攻防战”。

90%以上进口食品可追溯

今年10月,澳大利亚疾病预防中心发布的《病毒学杂志》研究显示,温度对于新冠病毒存活时间有重大影响,在较低温情况下,新冠病毒存活的时间更长。这意味着,进口冷链货物可能成为病毒跨境输入的渠道。

在受访专家看来,冷库作为进口冷链食品流转的必经环节,管住冻库就意味着管住了进口冷链食品。

今年8月,深圳市盐田区政府牵头推动深圳市最大的海关监管冷库保惠冷链仓库,迅速上马了冷链食品可信追溯平台。深圳市保惠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物流园与腾讯合作研发的仓运通平台,首创的货品随附码和人员健康码,确保全链条关键节点精准追溯。

“我们为每批次货品定制的专属随附码,相当于货品的‘身份证’,一旦某箱货品出现疫情相关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和企业能在第一时间纵向关联批次货品所涉及的人、仓库及运输车辆,同时也可横向锁定同批次、同来源所有问题货品。”彭程说。

腾讯安全总监闫阳介绍称,仓运通运用的区块链技术,确保了冷链食品可信追溯平台上的上链数据不可篡改、全程留痕。

张鹏则认为,食品溯源平台可以实现对人、车、货、市的来源去向可查可监管,最终让在货物流动环境中的防疫信息与货物信息流同步起来。

“目前关于进口冷链货物引发的疫情,大部分都是基于静态结果的追溯,例如通过筛检出阳性样本,再人工追溯出携带新冠病毒者所接触过的人和货物。”张鹏认为,人工追溯难免会有遗漏之处。

海尔推出的“食安码”便利用交叉溯源技术解决了上述问题。张鹏举例称,“食安码”并非静态码,而是连接着食安码的技术平台,一人一码、一物一码、一事一码,任何一个节点的所有相关操作都会在平台上记录下来,实时根据疫情防控特点,在屏幕上显示出安全、警戒、风险等不同状态。

“消费者通过扫码就能第一时间获知到所有的动态信息,提前在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疫情信息前得知自己所接触的货物是否安全。”张鹏说。

中国市场监管总局相关人士透露,得益于各地针对冷链食品建立起的溯源管理平台,中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已接入试运行的9个省(市),覆盖的冷链食品首站进口量占全国90%以上,基本实现从海关入关到生产加工、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的全链条信息化追溯。

模式创新化解“效率”与“安全”难题

然而,摆在海关面前的难题是,既要让疫情阻断在国门之外,又要兼顾提高通关效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玉鸣表示,我国需要大量进口产品弥补供应不足,而不是把进口产品全部拒之门外。

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进口食品行业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第一大食品农产品进口市场,2019年中国进口食品金额高达908.1亿美元,同比增长23.4%。排名前三的品类依次是肉类及制品、水海产品及制品、乳品,而此三类食品高度依赖冷链物流。

“在全球一体化贸易背景下,进口冷链食品带给海关的挑战是海量的。”张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防疫工作要求下,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通关效率降低了。过去进口需要2-5天,5天是个极限,但现在至少要等20天左右。”

以广州海关所属南沙海关为例,其冷链进口食品近年来增长迅速。数据统计,一季度南沙口岸累计进口冻肉约5.3万吨,同比增长1.4倍;进口水产品约0.7万吨,同比增长76%。

“今年冷链货物单日监管峰值已达到120柜。”南沙海关的相关人士直言,如此大的进口量,极大地考验了海关的监管能力。

“为切实压缩货物的通关时间,保障冷链产品供应,南沙海关曾多次组织码头经营单位、货主、报关公司座谈交流,协调运输车队优先保障冷链产品流转运力,并提出证书预审容缺处理等创新监管措施,并不断加大新技术在冷链监管方面的深度应用。”该人士说。

2019年,南沙新建成了封闭式冷链查验存储一体化设施,并依托于此开展了“封闭式”查验。广州海关在南沙海港推行全链条“零接触”冷链监管新模式。

“对比2019年底,南沙海关的通关时间已经提高50%以上。”南沙海关副关长邓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提前申报叠加两步申报下,货物抵港以后,如果不需要查验,可以在船边进行直提。“比如疫情防控期间,来自于南美洲智利的车厘子到港后,最快2.5小时就能到达当地的市场。”

而疫情期间,深圳机场的表现也颇为典型。深圳机场充分发挥航空物流速度快、灵活性强的优势,创新推出了“海鲜专班”“水果专班”等鲜活冷链专班,今年前5月鲜活冷链业务量实现同比增长46.7%的成绩。

优异成绩背后是创新监管模式之变。据了解,为深化监管全链条信息化改革、海关监管创新,深圳机场变“企业生产线”为“海关查验线”,实现全流程嵌入式监管,提升通关效率20%以上。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收寄人可“指尖”办理缴税、退运、查询等业务,时间成本压缩70%左右。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构建千亿冷链格局 广州“大冰箱”跑出加速度
南方都市报 2024-03-06
重庆市场监管部门查处进口冷链食品相关违法违规案件29件
中国新闻网 2022-06-10
河南进口非冷链货物“码”上溯源 未来将重点做好追溯系统全省推广
大河报 2022-04-28
5月1日起 “江苏冷链”扩大追溯管理范围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4-24
郑州:进口冷链食品无码禁售,实名购买
大河报 2021-11-16
厦门进口冷链食品“智慧监管”:已处置涉阳货物32批次
中国新闻网 2021-10-15
进口冷链食品从业者每周须核酸检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8-06
北京:0℃以下进口冷链食品“全溯源”
北京晚报 2021-02-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