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尚福林作为证监会主席履职就有九年。
他曾主导影响深远的股权分置改革,开启了全流通的新时代,一句“开弓没有回头箭”排除杂音;他担任证监会主席期间,中小企业板块正式设立、创业板正式启动,逐步构建起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战略框架。
回望历史,彼时着手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出于何种考虑?当时的经验,对于当前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
展望未来,“十四五”规划建议已经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些顶层的设计安排将给资本市场带来哪些新动能和新机遇?
带着这些问题,上海证券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国证监会原主席、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
上海证券报:当前,统筹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协调发展,要求准确把握各板块定位,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您担任证监会主席期间,中小企业板块正式设立、创业板正式启动,逐步构建起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战略框架。彼时着手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出于何种考虑?在设计区分板块特色时,注重哪些要点?当时的经验对于当前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
尚福林:30年来,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一直是资本市场建设的目标,同时也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向。在设计区分板块特色时,立足点还是以增强市场功能为重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拓展市场覆盖范围,适应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和融资特点,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2004年5月,在主板框架内我们设立了中小企业板,帮助促进有产品、有技术、有市场的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2009年10月,我们成功推出了创业板,推动了资本资源向成长性和创新型企业倾斜。近年来,先后推出了新三板、科创板,以及选择若干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创新试点,其根本目的都是增强资本市场对新兴技术和新兴业态的包容能力和支持作用,扩大直接融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资本供给,更好发挥支持创新的功能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创新逐步深入,体系结构日益健全,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整体运行效率大幅度提高。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资本市场在新发展格局下,通过加快形成各层次有机联系、互为补充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在拓宽融资渠道、促进资本形成、优化资源配置、分散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作用,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局。
上海证券报:您担任证监会主席时曾表示,要坚持把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战略内容,并强调要坚定不移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在您看来,机构投资者对于资本市场有何重要意义?
尚福林:机构投资者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总的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机构投资者比重稳步上升。从1997年11月颁布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至今,已基本形成了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QFII、社保基金、证券公司等多元化机构投资者竞争发展的格局。
机构投资者在我国国民经济和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是有利于改善投资者结构。通过专业投资、价值投资理念,有助于夯实市场运行的微观基础,为市场提供更多长期稳定资金。二是有利于市场定价和市场监督机制形成。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有利于构建合理的市场估值体系,让市场价格形成更趋理性,能够更好发现企业价值。同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更有机会参与公司治理,发挥市场监督作用。三是有利于资金有效配置。机构投资者具备对企业财务经营、成长性等专业信息分析和判断能力,同时了解不同金融市场的资产配置需要,能够引导资金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等不同金融市场进行资产配置。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阶段、新格局,对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和机构投资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推动各类机构投资者的协调发展。在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整体规模的同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机构投资者的结构。支持保险、养老金等中长期稳定资金入市,积极发展合格的专业机构投资者。二是加强机构投资者监管和风险防范。加强对机构投资者行为的监管,推动建立科学、高效、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防止利益输送和操作市场等行为。抓住投资者权益保护关键环节,压实专业机构的主体责任。三是增强机构投资者在开放环境下的竞争力。学习借鉴成熟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在金融开放的大环境中,推动我国机构投资者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成熟。
上海证券报:“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您认为将给资本市场带来什么?
尚福林:构建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契合我国特殊国情的基本制度框架,一直是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的重中之重。其中,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始终是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我国资本市场是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制度下探索起步,并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的。从发行体制看,这些年经历了证券发行定价、审核、保荐制度,总体上始终是遵循着市场化的改革方向,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不断深化的。从最早由计委、证券委分配额度家数的审批制,到证券公司报送发审委的核准制,再到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总的方向是,逐步取消行政审批,发挥市场价格约束作用,从事前准入转为事中监管和事后问责。这一发展过程充分反映了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机制逐步健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时代要求。
注册制改革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升资本市场功能的重要安排。“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其基本运行逻辑是让发行人在符合基本发行条件的基础上,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投资者则根据发行人披露的信息审慎作出投资决策,形成合理价格,从而更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推进注册制改革为抓手,在发行审核、承销定价、并购重组等方面放松和取消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管制,相信会更有利于提升市场活跃度,强化市场约束,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市场价值发现功能,也有助于让市场主体各自归位,明确并压实各自责任。
上海证券报:“十四五”期间,展望我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您有哪些期待?
尚福林:资本市场一直是我国金融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为资本市场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指明了改革方向。“十四五”期间,发展资本市场是一项战略任务。一是发挥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改善当前我国融资结构中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比例失衡状况,以及长短期资金期限错配而产生的结构性风险隐患。二是促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竞争力。资本市场能够帮助拓宽企业外部融资渠道,为企业兼并重组提供市场化的平台。与此同时,企业上市也有利于增加自身透明度,接受公众监督,倒逼企业完善公司治理。三是释放财富效应,满足社会投资需求。资本市场是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重要渠道。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资本市场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作用也将愈发显现,能够为社保基金、企业年金提供资产保值增值渠道,助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发展。四是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资本市场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吸引国际资本的主要途径,能够帮助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
特别要看到“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这正是资本市场的优势所在。资本市场由于其风险补偿方式、风险承受能力与传统银行不同,在长期投资和高新技术、关键领域创新活动中具有天然优势。应当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中的枢纽作用,加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并购投资基金等私募股权投资,壮大创新资本总量,激发风险资本活性,打通金融资源与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更好地服务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记者 张琼斯)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