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您好,终点站大屯南到了,请您带好随身携带的物品准备下车,欢迎您再次乘坐电车124路,下次乘车再见。”12月7日,在驶完最后一次车到达场站后,她熟练的做着收车后的一系列工作,抚摸着陪伴她五年的“老伙计”,与它告别。明天,她就正式退休了。
她叫廖娟,二十八年如一日,在电车124路平凡而又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对每一位乘客笑脸相迎,真情服务,从北京公交集团先进个人一路成长到首都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劳模退休了,但劳模的精神永远不会退休。车队特意举行了一场别有意义的座谈会,传承劳模精神。
1992年,廖娟来到北京公交电车分公司124路工作,成为了一名让人羡慕的女公交车司机。这一干就是28年,廖娟再也没有换过岗。她立足本职工作,投入到为乘客服务中去,主动扶老携幼、排忧解难……
工作中,她总结出“一树立、二定位、三声、四法、五心、六主动”工作法,这套工作法在她所在的单位推广。她坚持献血1600cc,献血小板12个单位;她结对困难家庭,直到女童学业结束;她累计安全行驶六十多万公里……200多封表扬信、17面锦旗背后的故事更令人动容。“知道今天是廖娟师傅最后一天上班了,特意再来坐一趟她的车”乘客付女士坐了二十多年的124路。“坐她的车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踏实”。
“我们总是被她发自内心的微笑所感染,我们总是被她不知疲倦地帮一位又一位旅客排忧解难而感动。”电车分公司124路驾驶员刘晓蓉感慨道,廖娟不仅在自己岗位上发光发热,也带动了一个群体,形成了一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2007年,廖娟获得了无轨电车首席驾驶员称号。2011年,在廖娟被评为电车驾驶员技师后,她所在的公司成立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廖娟首席技师工作室”。“荣誉是集体的,是大家的。”廖娟说,“首席技师工作室”立足岗位、立足班组、立足工作室、立足实际,号召工作室成员开展以“廖娟工作法”为主的特色研讨项目、公益助残活动等,让创新创造成为劳模精神的新内涵,用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唱响“劳模品牌欢歌”,让劳模的光环转化成精神财富,演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优质服务乘客协奏曲,为建设新时代公交更好更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虽然退休了,但更年轻的一代已经成长起来。”廖娟的第一名徒弟朱铮也在2018年通过电车驾驶员技师评定。“分开不代表分离,退休不代表褪色。以后我会继续支持车队工作和公交的发展,以另外一个身份去回报企业给我的使命和荣誉。”工作室成员一致表示,将传承劳模精神,不断创新创造,进一步丰富劳模精神的内涵,让乘客真正享受“五星之旅”。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刘洋 通讯员 吴岩
编辑/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