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清晨,家住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大石寨镇大石寨村的养猪能手李春风换好工作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如今,我已经彻底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榜样。”18日,李春风和自己的猪崽子在一起,自信地告诉记者。
以前,李春风在饭店当厨师,一家三口过着吃穿不愁的生活。可是2017年他患上了非霍奇金淋巴瘤,高额的治疗费用使家里的生活水平日渐走了下坡。当年,李春风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随着病情好转,李春风与妻子商量决定发展养殖业。“当年养了10头猪,年收入就达2万余元。现在,我的猪已经发展到了38头啦。”
李春风说,下一步,他要把他的“养猪经”念给村里的更多人,共同致富。
干净整洁的院落,猪羊满圈、鸡鸭成群……这是巴日嘎斯台乡太安村脱贫户卢景梅的家。
57岁的卢景梅患有类风湿病,手脚严重变形,如今依靠养羊发了“羊”财。
太安村驻村第一书记王荣兰告诉记者:“我第一次入户时,卢景梅卧病在床,根本无法下地,而且因用药过度,导致骨质非常脆弱。”
卢景梅的丈夫李国荣为了给妻子治病,奔波于各大医院、乡村诊所,几年来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高昂的治疗费用成了他们的“心头病”。2015年,卢景梅家因病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拓宽增收渠道,村“两委”给李国荣安排了生态护林员的岗位,又经“菜单式”施策购买了14只基础母羊,现已发展到60多只。
如今,卢景梅家一年卖羊收入达2万元左右,加上李国荣一年1万元的护林员工资,稳稳脱了贫。
经过治疗,能下地的卢景梅每天都闲不住,除了干家务活儿,还养起了鸡和鸭。“我家老李能干,去年还被乡里评为养殖状元,我也不能落后。”
11月的草原,天气明显转凉。“哞、哞、哞……”察尔森镇联合嘎查付俊明的家热闹非凡。添草喂料、清理牛棚、检查每头牛的健康状况,付俊明的一天就这样围着他的“牛宝贝”。
“自从养了牛,我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来干活,虽然累些,但心里高兴。”付俊明笑着说。
2015年,付俊明母亲因病导致半身不遂,高额的医疗费用让这个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付俊明得到了“菜单式”施策的5头基础母牛。
5头牛到家后,付俊明忙着建牛舍、购饲草、种玉米、备青贮……在他的精心饲养下,牛养得膘肥体壮,当年就新增了两头牛犊。2019年,付俊明主动要求脱掉“穷帽”。
“现在的付俊明整个人都变了样,每天一心扑到养牛上。我们终于过上了‘牛’日子。”付俊明的妻子荷叶说。
两年来,付俊明不断扩大养殖规模,还向周边的养牛大户学习饲草料配方技术。“明年我打算扩建牛棚,再多养几头牛。”付俊明坚定地说。
文/张玮 王萍 赵福莲 武跟兄
编辑/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