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导演、作家徐皓峰的新小说《白色游泳衣》出版,收录了两部以少年为主人公的小说《白色游泳衣》和《入型入格》。
《白色游泳衣》从电影《老炮儿》回想起当年穿白色游泳衣的姑娘阮辛基。泳衣入水,瞬间透明,众目之下,青春的胴体一览无余。彭辉挺身护美引发群殴,伤数十人……
《入型入格》则讲述了少年叶洪民的父亲,北平飞贼叶七郎被警察枪杀。洪民和弟弟洪王失散。洪民投身武林不成,南下广州谋生。为洗白“贼人之后”的污名,无奈再次做贼,遇见了江湖道上各色人等,种种纠缠,渐行渐悟。最后,兄弟重逢即是永别,一个故事又将开始。
徐皓峰导演并编剧的电影《诗眼倦天涯》剧照
徐皓峰本名徐浩峰,高中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油画专业,大学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现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师。
徐皓峰是导演、作家、民间武术整理者,出版长篇小说《国术馆》《道士下山》《大日坛城》《武士会》《大地双心》,短篇小说集《刀背藏身》《处男葛不垒》,武林实录集《逝去的武林》《大成若缺》《武人琴音》,电影随笔集《刀与星辰》《坐看重围》。
徐皓峰导演和编剧的武侠电影《诗眼倦天涯》由陈坤、周迅、宋佳等主演,预计今年上映,讲述了以比武为生的刀客们被卷入武林与朝堂纷争的故事。徐皓峰为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担任编剧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他的电影大部分是自编自导,基底便是他的武侠小说创作。
徐皓峰 摄影/王博
徐皓峰的武侠小说与大众印象中传统的武侠小说大不相同,有人说他开创了属于徐皓峰的武侠世界,不是少年报仇、江湖义气、实现自我的“爽文”,反而充满了现实的无奈。故事里没有高强武功,没有绝世高手,没有金庸的纷繁,没有古龙的浪漫,只有武人作为一种职业与所有人一样面对辛酸现实的无奈悲凉。
徐皓峰自言经历了与世无争的中学时代,那时的他因为学美术,每天背着画架,骑着自行车在家和学校的两点一线。《白色游泳衣》的故事是“大院子弟”与“胡同玩家”两派少年暴力相向的悲剧,徐皓峰虽然属于“大院子弟”,却并不是其中的参与者——但这个故事中无疑是有一些原型的——比如他上美术班时遇到的“街头大哥”,当年“大哥”请教他画画,分享电影《英雄本色》的碟片。
那一代年轻人经历创伤、迷茫、绝望,渴望与众不同。徐皓峰这一代70后是最早接触西方电影、摇滚乐、当代艺术的一代,世界之门对他们轰然打开,冲击可想而知。徐皓峰这一代青年,学着西方油画,去中央美院看电影,去人艺看话剧。那时的艺术并不是一种娱乐,而是渴望知识的年轻人在疯狂汲取发现自我和改变自我的力量。
“那时候,如果一个人突然变得和前两天不一样了,肯定是又看了一部电影,这是我们那个时代人的特征。”徐皓峰在采访时说。这是一个无关武侠,却具有武侠内核的故事,这些街头恩怨讲述的是年轻人寻找自我之路。
从这两篇小说里我们能看出徐皓峰武侠小说创作在今年发生了巨大转变——他开始在故事里建立一种全新的世界观,这是此前创作中所没有的。
在聊到《入型入格》这篇小说时,徐皓峰说自己其实表达的是“中国旧有阶层的不同的价值观和它的微妙”,而主人公最后的开放式结局,也说明了一个人的觉醒,“他把原有屈从于生活的种种想法全都推翻,他还在原有的阶层里,但已经有新的价值观了”。
书乡对话:老北京的江湖
书乡:《白色游泳衣》的故事是你什么时间在哪里得知的?是真事吗?
徐皓峰:这个故事是我创造出来的,取材于方方面面,有好多来源,比如从小到大的传闻。创造的契机非常遥远,大概是我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在游泳池里亲眼所见一个穿着白色游泳衣的十六七岁的女孩,满脸叛逆,也不游泳,就站在水池里,游泳池的背后,有个不能穿白色游泳衣的大标语。她神态非常特殊,在泳池里游泳的人都不敢向她靠近,这一幕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个人为什么会故意做出这样的行为?这是生活给我的原始契机。
书乡:小说里写了“大院子弟”和“玩家”,与《老炮儿》这部电影有关系吗?
徐皓峰:我要完成我自己。大院就等于部队大院,我已经退出部队大院的生活有十多年了,而小时候生活过的胡同已经不存在了,被推倒了。所以在40多岁之后,我想写一个小说,纪念自己曾经的生存环境。
书乡:大众理解的“老炮儿”和现实生活中的“老炮儿”有何不同?
徐皓峰:“炮儿”在老北京是计量单位,72枚铜钱称为一炮儿,“老炮儿”原本指的是跟洋人兑换钱币的这伙人,因为他们敢跟洋人打交道,大家就觉得他们是厉害的人物,不怵。“老炮儿”首先不能土,身上得有洋玩意儿。清末“老”这个字也包含厉害的意思,县衙门会给底层的厉害人物加个代号,在人前面加一个“老”就表示这个人需要特别注意,有点危险。后来“老炮儿”这个词就流传下来,指不同时代各色的厉害人物。
书乡:你在序言中写,自己没烙上同龄人的青春烙印,这是种遗憾吗?
徐皓峰:我在初中学画画的时候,京城里的这些人已经都见不着了,我其实比他们晚了一代人。“大院子弟”和“玩家”已经变身了,不是他们年轻时候的样子了,迅速变成别的社会阶层。那时候北京各种潮流进来,王菲、窦唯、皇后乐队、约翰·列侬,其实过去得也非常快,紧接着又是古典热潮流。当年是先锋,现在看是流行。当年外来的流行文化我没有赶上,也没有在这方面下过功夫。现在补课。
书乡:你在少年时代对“玩家”是种什么感觉?现在怎么看?
徐皓峰:“玩家”是指胡同里很厉害的那些人。后来王朔小说改了一个字,“玩”变成“顽”,“顽主”的“顽”。这个字改得非常好,把他们一代人的特征勾勒出来了。老北京孩子用一句老北京的老话,把他们两种人都统一形容为“人杰”,那时候我们就听过一些“人杰”的传说。“人杰”跟英雄又不一样,英雄一定要坚守某种道德,但“人杰”也搞不清楚有没有道德,反正是厉害的人。后来看到古龙的《大地双心》也用这个词,在我的阅读范围里只有这一本小说。当时我感到很意外,应该是在古龙的生活圈子里有老北京人。
书乡:你写武侠小说时白描较多,与以往的武侠小说中鲜明的正义邪恶刻画不同,你似乎有意置身事外,用旁观者的角度叙述,没有强烈的个人感情,你想达到什么效果?
徐皓峰:武侠小说采用白描的方法其实可以写更多的事情,这是我文学观的变化,在我当初吸收小说营养的时候,对司汤达的描写能力非常敬佩,后来又对雨果小说中社会资料的量非常敬佩。今年我的小说观念有一个改变,希望描写和背景资料成为小说的“隐形衣”,打包压缩成衬衫一样的东西,让人本身活动出来,给读者创作现场感。这种现场感比较强的是中国的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不描述,不介绍,直接用语言造成人物在眼前活动的感觉。《白色游泳衣》有向中国古典小说回归的性质。
书乡:《白色游泳衣》反复提到作家凯鲁亚克的经典作品《在路上》,这一代“大院子弟”和“玩家”与凯鲁亚克笔下“垮掉的一代”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
徐皓峰:我写的北京青年在寻找自己的终极信仰的时候,不会选择“垮掉的一代”的信仰,他们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与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最后一章谈历史的一篇文章非常相似,他们的终极信仰是辨析历史自身的进程和否认英雄。
文/陈梦溪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