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女儿白浪谈拍《夺冠》:像是走了一遍妈妈的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9-27 12:44

随着描写中国女排精神的电影《夺冠》上映,唤起久违的体育电影热潮。虽然多部重磅电影竞争国庆档,《中国女排》依然让女排精神,成为热门话题。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有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共同情结。对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中国人来说,中国女排就是集体的记忆、共同的情结。

2019年11月14日,一个叫白浪的女孩发了第一条微博,“不知道自己母亲年轻时有多辛苦、有多棒!”瞬间感染了千万中国球迷的同时,也让所有中国球迷意外。

意外在于,球迷都知道,白浪的母亲郎平是伟大的传奇,中国女排主教练。但是27年来,白浪并不知道,自己的母亲郎平和那支国家队,在那个年代达成了什么样的成就。

是电影《夺冠》,将郎平女儿,和上世纪八十年代为祖国出征的郎平联在一起。片中,白浪扮演青年时代的郎平。作为郎平的女儿,白浪的这份感触和感动无疑体验得更加深刻。

电影公映之前,白浪接受北京头条记者采访时表示,拍摄电影,让她第一次开始从郎平的角度,了解什么是女排精神。

“妈妈是我的偶像。”在白浪的心里,郎平有着非常崇高的位置。在她的言语和字里行间,可以看到白浪对母亲是满满的崇拜、满满的爱:“妈妈从来没给我讲过她年轻时的故事,感谢电影中国女排给我机会饰演年轻时的妈妈,我终于知道她和她的姐妹年轻时有多苦、多棒!… ”

白浪说,她从小就希望了解到郎平和中国女排的一些事迹,但是郎平很少说这些事。在1992年诞下女儿白浪之前,郎平已因为伤病缠身,在1986年退役。在短暂任助理教练后,郎平辞职前往美国发展,并和白帆在美国结婚。

另一方面,对于自己曾经的辉煌,郎平没有对女儿多说过。直到拍摄这部电影,白浪才深刻感受到,几届中国女排究竟付出了多少拼搏和汗水,在努力为国争光。

陈可辛导演执导的《夺冠》,聚焦早年中国女排崛起时期。在袁伟民主教练指导下,中国女排“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再现屏幕,那段感人至深的“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的悲壮历史,也点亮了中国人的记忆库。

回到最初,当《夺冠》摄制组向外界公布,白浪饰演电影中青年郎平这个角色后,瞬间引发轰动。白浪告诉记者,导演陈可辛一开始和她说,白浪,你并不是扮演青年郎平的唯一选择。

这句话一度点燃了白浪不服输的小宇宙。“当时就感觉,怎么还有可能有别人来扮演我妈,一下子就有点不服气的竞争感觉,一定要认真地好好准备,不能让别人把我妈抢走。”

为了达到剧组的要求,白浪在美国上班期间,从国内请来表演老师,在每天下班后,晚上接受三个小时的表演课培训,周末则是一整天的课程。

这还不够。当摄制组为白浪试镜后,要求她减肥。“其实我当时也不胖,我曾经是排球运动员,热爱运动。但电影的要求是更瘦,才能贴近那个时代中,人的体型。”为了演好八十年代的郎平,白浪居然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就减了30斤。

半个月,30斤的体重,对于普通人来说像是一次不错的减肥体验。但白浪表示,她不敢轻易和别人分享这个“减肥经验”。“这么短的时间,减掉这么多体重,太伤身体了。好在剧组给我搭配了健身教练,营养方面的专家,看护我,防止我体重掉的过快出现身体上的问题。如果是普通人,我不建议这么快减重。”白浪说。

除了减肥,白浪为了争取演好青年时代的郎平,还从身体素质上开始向妈妈靠近。拍摄过程中,她才开始了解,女排精神是通过多少艰苦卓绝的训练,多少压力山大的比赛,锤炼出来的。

白浪说,电影中的训练场景都是真实的。适应老女排的队员们,真的在复制了当年女排训练基地的简陋排球场上,流着汗,流着泪,将自己打熬成一个真正的中国女排队员。

“我们拍戏,拍排球的戏,一个镜头要反复拍很多次,训练时压力更大。尤其是我要扮演妈妈的排球形象,她打得特别好,所以我每个镜头我都得用最大的努力来做,不能留遗憾。所以虽然每一天都特别累,我也不能打的不好,那就对不起我妈,对不起当年那支中国女排队伍。”白浪说。

白浪回忆,随着整个电影进入了杀青阶段,有一天陈可辛忽然对她说,其实当时他们对于青年郎平的角色没有别的选择,就是她。“但是他们就知道怎么能给我动力,才跟我说他们在考虑别人。”白浪告诉记者。

回顾整个电影拍摄,白浪说,她就像重走了一遍妈妈当年走过的路。这段时光之旅对白浪如此珍贵,她说,根源在于她真正了解了外界为何对中国女排,对郎平如此热爱,为何如此推崇中国女排精神。

白浪觉得,在她接触到中国女排精神后,不仅对自己的洗礼和启发极大,也让她非常希望找到人分享她的感受。“不少人在聊到这一代青少年纷纷叹气,觉得他们功课多、课外班多,爱吃垃圾食品、运动过少,戴眼镜多,爱玩手机和电子游戏。但是另一方面,却少有人深究这些表象深层的原因。”

这些能够占用很多青少年业余时间的爱好,是怎么成为青少年撒不了手的玩伴?女排精神,能不能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英雄呢?白浪认为,答案是:能。

再走一遍女排精神之路,用体育的魅力引导孩子放下手机,走向运动场;再走一遍女排精神之路,用女排精神永不言败,敢于拼搏的精神,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排球运动和女排精神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是一个好的途径。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褚鹏
编辑/周学帅

相关阅读
郎平指导61岁生日快乐!她卸下教鞭,留下宝贵财富
中新网 2021-12-10
采访袁伟民、郎平等几代女排人 前女排国手赵蕊蕊出版新书《排球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7-26
82岁宋世雄:郎平了不起,她是我的偶像
中新网 2021-04-04
《夺冠》背后 女排精神陪伴我们
北京青年周刊 2020-11-10
参观“中国女排精神展” 郎平乐当新老国手“讲解员”
中新网 2020-10-23
视窗|郎平参观《国家荣誉—中国女排精神展》
新华社 2020-10-22
《夺冠》导演陈可辛:很幸运拍这部电影 没遗憾
中国青年报 2020-10-13
陈可辛:《夺冠》要传达什么不重要,能够激励到中国人就够了
光明日报 2020-10-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