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生殖的繁荣与隐忧:民资加速进场 核心问题难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09-02 16:38

随着政策的不断放开,民营资本参与医疗服务有了更多可能。

近来,辅助生殖领域频现民营资本身影。8月18日,成都艾伟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辅助生殖培养用油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实现了该类产品国产同类III类证的零突破;此前,锦欣生殖于2019年成功登陆港股;而在A股则有汉商集团、通策医疗、麦迪科技等也都先后进军辅助生殖领域。

“近年来,中国民营医疗服务已经取得了显著发展,现阶段市场化资本更加关注的是竞争环境较好、技术门槛较高的细分领域,辅助生殖领域毫无疑问成了资本青睐的领域之一。”9月1日,北京一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经理王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年来一二级市场辅助生殖企业动作频频,国内民营辅助生殖服务领先企业受到资本市场热捧。

但与此同时,王俊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我们可以看到通策医疗布局近十年的辅助生殖医院在2019年仍未盈利,由中信医疗产业集团和湖南湘雅集团合资运营的民营辅助生殖龙头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有限公司也迟迟未能进入资本市场,由此可见民营资本参与辅助生殖服务领域所面临的运营难题和退出渠道均未得到完美解决。”

民资加速入局

根据中国人口协会、国家卫健委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从20年前的2.5%-3%攀升到近年来的12%-15%,不孕不育者约5000万。

然而,受环境污染、生育年龄推迟、生活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不孕不育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调研预计,我国不孕不育率到2023年或将增长到18.2%。

北京一三甲医院妇产科教授向记者表示:“目前不孕不育的治疗方法比较成熟,相关疾病的诊断以及对应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均有指南及共识。在一般治疗方法均无效的情况下,IVF(试管婴儿)将是患者最后的希望,而这类患者的数量大约占比20%-30%。但相比于一般治疗手段,IVF的费用较高,一般一个周期的费用约2万-3万元,并且通常需要2-3个周期才能成功受孕,患者平均支付金额在5万-10万元之间。”

根据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披露的数据,中国经批准的辅助生殖机构年均完成70万个辅助生殖周期,按照近年来辅助生殖行业的增长趋势,保守估计市场规模已超过500亿元。

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患者的刚需性,是辅助生殖领域受到资本市场追逐的重要原因。资本市场中最早涉及辅助生殖领域的上市公司是通策医疗。

2011年,通策医疗发布公告称,投资1000万元与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共同设立一家专注于辅助生殖服务的新医院,其中通策医疗持股65%。同年,通策医疗出资140万美元与英国波恩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意在引进国际顶级的辅助生殖技术和管理。

而自2019年以来,进入这一赛道的资本玩家与日俱增。2020年7月,汉商集团发布公告称,拟出资7130万元入股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占股31%,整体估值达到2.3亿元。麦迪科技则是从2019年开始快速出手收购,在2019年9月以3886.2万元的价格成功收购海南玛丽医院51%的股份;又于2020年6月公告拟收购国卫生殖医院不低于20%的股权,布局北京市场;2020年8月又发布公告拟收购天元医院51%的股份,布局黑龙江市场。

发展面临诸多制约

尽管辅助生殖服务领域的投资热情火爆,但是民营资本入局后,却往往面临诸多问题。

“由于牌照限制导致的扩张困难、管理和运营脱节带来的运营问题、与公立医院合作后的收益退出机制等,都是民营资本参与辅助生殖机构投资后面临的核心问题。”王俊如是表示。

根据原国家卫计委颁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配置规划指导原则(2015版)》规定,新筹建开展的辅助生殖技术应当配置在三级综合医院、三级妇幼保健院或三级妇产医院,并且按照其中规定的每300万人口设置1个辅助生殖机构的原则推算,到2020年各省份将基本达到辅助生殖牌照的规划数量。这也就是说,未来新增辅助生殖机构的牌照数量将非常稀少。而大部分的辅助生殖机构业务的开展是受限于地域的,所以未来在不同的地域收购存量牌照将是行业发展的重点。

在王俊看来,牌照的稀缺性将是未来掣肘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上市公司近年频繁收购辅助生殖机构。

运营难题亦是民营资本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通策医疗投资设立昆明生殖中心近十年时间,而根据其2019年年报显示,昆明市妇幼保健生殖医学医院有限公司仅实现收入1100万元、净亏损3万元。地处云南省会昆明,并与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合力运营,但昆明生殖中心的发展并未达到通策医疗的投资预期。

当然也有成功的案例。作为早期民资入股的样本,早在2002年中信医疗产业集团与湖南湘雅集团合资设立的“中信湘雅”,先发优势也使得中信湘雅是目前中国辅助生殖机构中当之无愧的龙头,每年完成辅助生殖周期近4万例,年净利润近2亿元。

但即使作为行业最成功的企业之一,中信医疗产业集团至今也未能成功实现上市。中信医疗产业集团最接近上市的一次是与中信系上市公司中信海直的重组尝试,但最后以终止收场。

根据中信海直彼时披露的信息,“鉴于中信医疗重要子公司在资产权属、经营资质及历史沿革上存在问题,未完成全部整改工作;以及中信医疗重要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就相关子公司的估值水平和未来经营业绩的预测未能与中信医疗达成一致”,故终止此次重大资产重组。

“有市场化资本参与的医疗集团普遍存在与公立医院合作、改制、收购等历史沿革,想要合法合规的登陆中国资本市场需要经过较多整改。其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是我国公立医院的非营利性质,如果不能够成功地将医院性质变更为营利性,那么如何合法合规地从非营利性医院取得收入将是对投资方最大的考验。”王俊解释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扩至10省份,市场面临哪些机遇?
第一财经 2024-06-01
10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31
10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
央视新闻 2024-05-31
四省份已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报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3-30
部分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 享受政策减轻生育费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2-24
默克集团推出员工辅助生殖福利,最高可报销17万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3
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北京医保首日:生殖中心门诊患者增近三成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7-01
北青快评 | 辅助生殖纳入医保释放生育友好政策暖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