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8月30日公布,控规提出优化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央政务功能,有序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优化中央党政机关布局,保障中央政务功能高效运行。
优化中央政务功能布局结构
控规提出,优化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央政务功能,有序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首都功能核心区是政治中心的核心空间载体,主要功能包括政务办公、国际交往、国事活动、文化展示及相关配套服务等。立足于核心区功能重组,着力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强化首都功能,创造优良政务环境。坚持老城整体保护,打造体现中华文明的典范地区,彰显文化魅力。推进街区保护更新,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创造一流人居环境。
坚持有序推进、久久为功,疏解整治与优化提升并举,治理“大城市病”。发挥北京市和中央行政及企事业单位的带头作用,有序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完善支持疏解腾退空间统筹利用的政策,深化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减量提质要求,调控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商业规模、旅游人口,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中央党政机关布局 保障中央政务功能高效运行
以长安街为依托,优化中央政务功能布局。中央政务功能布局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历经70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中南海、天安门广场为核心,沿长安街等主要干道布局的方式。中央政务功能向长安街沿线相对集中布局既是历史的延续,也是对中央政务功能的优化。
中南海—天安门地区,是中央党政领导机关所在地,是中央政务、国际交往、国事活动的核心承载地,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首要窗口。中央政务功能向长安街沿线相对集中布局,强化政治中心、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功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更好地展现大国首都形象。
分街道提出优化中央政务功能的规划管控要求。在街区控规图则及说明指引中,结合中央政务功能规划要求,提出街道发展定位、主导功能及街道层面规划策略。对各街道进行空间管控和综合整治,营造安全、整洁、有序的政务环境。加强非首都功能疏解、资源置换,改善环境,加强配套服务,逐步完善中央政务功能。
创造优良的中央政务环境 展现大国首都形象
加强老城整体保护,展现中华文化魅力。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加强老城整体保护,传承历史文脉,为中央政务活动提供彰显文化自信、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空间场所。全面推动老城保护与复兴,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推动重要文物的腾退,逐步对公众开放。进一步加强革命史迹的保护、价值挖掘及文化展示。结合文物腾退空间、历史建筑的合理利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依法对老城范围内影响消防安全、环境卫生和街巷院落风貌的违法建设开展集中整治,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城市环境。
塑造舒朗庄重的中央政务空间形象。建立贯穿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的风貌管控体系,以城市设计为抓手,塑造气势恢宏、大度雍容、舒朗庄重、纲维有序、礼乐交融的空间意向,展现新时代大国气概、民族精神、首都形象。把握好建筑总基调和多样性,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展现新时代首都形象。落实建筑形式、建筑体量、第五立面、城市色彩管控要求,形成具有特色的行政办公建筑群。
加强综合整治,提升环境品质。建设高品质宜人城市环境。以长安街中轴线为骨架、历史文化要素为基底,重塑水绿空间。结合疏解腾退空间,增加公园绿地、小微绿地和公共型附属绿地等不同形式的绿色空间。以平安大街、西单北大街一线、东单北大街一线等特色街道为网络,串联公共建筑,提升城市景观环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泽伟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