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8月24日下午,中南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在讲到“十四五”新方位时,作出这一重要判断。
这是继7月21日企业家座谈会后,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的又一场与编制“十四五”规划有关的重要座谈会。同总书记面对面的,既有经济学家,也有社会学家。
站在“十三五”和“十四五”的交汇点上,这场非同寻常的座谈会有何深意?面向中长期,中国将如何布局新发展阶段?
(一)开门问策,谋篇布局“十四五”
迈向新发展阶段,需要研究新问题,作出新规划。
五年规划是引领时代前进的航标。从1953年至今,在13个五年规划(计划)指导下,我国仅用几十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从一穷二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一五”期间,鞍钢兴建的第一座大型轧钢厂生产能力已迅速超过设计标准,这是这个厂生产的大批钢轨(摄于1957年4月)
明年我国将正式开启“十四五”。习近平总书记日前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要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
上个月的企业家座谈会上,总书记对与会企业家代表说,要“听听大家对当前经济形势、‘十四五’时期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而此次座谈会的座上宾,从企业家变成了专家学者,带来的信息也从一线经济脉动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梳理和判断。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重要判断也道出了中国布局“十四五”所处的时代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让大变局加速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倒流逆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背后既有浓浓的民本情怀,也彰显决策者的执政底色。惟有认清世界大势,把握发展规律,才能编制好未来规划,于变局中开新局。
(二)六个方面,提出时代新课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总书记在此次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核心谈了六方面的问题。
“希望大家深入思考,取得进一步的研究成果”,总书记对专家们说。
无疑,这六方面问题是总书记给专家们提出的新课题,但汇总在一起,正是中国面向未来必须作答的新考卷。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很多未来发展的中长期问题都要在这五年破题。
“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被置于六方面问题之首。总书记的深刻阐释,引领我们辩证看待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危与机,能否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关系着能否危中寻机开新局。
其他五个方面分别是: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2020年6月6日,市民在上海市黄浦区的一处夜市消费休闲 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新发展阶段如何布局新发展,这些方面就是我们要着力破解的重大课题。总书记讲话中每方面问题都贯穿着“新”字,新理念、新格局贯穿其中,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有机统一,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期发展指明了迎难而上的方向。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面临的是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六方面问题的提出,教给我们破解难题的方法论,用辩证思维看问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这是开好逆风船、化危为机的关键要诀。
(三)新发展格局,重塑优势的战略抉择
“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此次座谈会上,总书记全面深入阐释了这一顶层设计,称其为“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自5月以来总书记反复提到的这一新发展格局,在中长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分量不言而喻,释放出中国经济发展加速从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驱动为主的重要信号。
这种转型不是被迫之举,而是主动而为;不是重拾封闭发展的旧有模式,而是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正如此次座谈会所言,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而当下全球疫情叠加经济衰退的大环境,无疑会提速转型进程。
“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习近平总书记说。
新发展格局如何落地生根?此次座谈会指明路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我们要扭住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抓住关键推进科技创新,并以深化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为动力……
此次座谈会还释放出新格局下的另一重深意——
中国不会与世界脱钩。相反,中国要做逆全球化的逆行者。正如总书记所说,“凡是愿意同我们合作的国家、地区和企业,包括美国的州、地方和企业,我们都要积极开展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
这是2019年11月9日拍摄的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 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同时,中国也会在开放中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这,正是基于4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国对新时期推进对外开放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创新理论,驾驭好中国经济这艘大船
在波涛汹涌的世界经济大潮中,能不能驾驭好我国经济这艘大船,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
座谈会上,总书记把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称为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提出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大有可为”。
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越是面对大变局,越需要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越需要用丰富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总结发展实践,推进理论和制度创新,比如:提出五大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些理论成果,不仅有力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更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当前,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都面临许多新的重大课题,需要作出科学的理论回答。中国经济发展进程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很多现象超出传统主流理论框架,需要发展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理论体系。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如何用好丰富实践带来的“富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点希望:从国情出发,深入调研,把握规律,树立国际视野,这给中国理论工作者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问计“十四五”,谋划中长期。可以说,这场座谈会,在关键时期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引领方向,更增添了走好中国道路的底气和动力。
编辑/马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