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与天才的距离,只差一套潜能开发方案!”记者在山西多地采访发现,一种打着“全脑开发”旗号的培训班,陆续在暑假来临前后恢复营业。培训方声称,其课程基于量子力学理论,能让孩子“蒙眼识字、过目不忘”。因此,尽管收费动辄上万,这类培训班仍受到众多家长追捧。(8月17日 新华每日电讯)
这种打着“全脑开发”旗号、声称“蒙眼识字”、收取高额费用的培训乱象多年前就存在。2017年,新华社记者调查了一个名为“脑立方”的培训机构,揭穿其“蒙眼能辨色”“七天成诗人”等谎言,如测试“蒙眼辨色”时,三个受训过的孩子尝试8次答错7次。该机构因发布虚假广告,被上海有关部门处罚。
今年1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通报部分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开展培训查处情况,其中就包括两家打着“全脑开发”招牌的机构。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已有多起查处先例的情况下,山西多地、河北保定、四川成都、海南海口等地仍有“全脑开发”培训机构忽悠家长,仍受到众多家长追捧,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从家长角度反思,至今仍有不少家长没有从此前揭穿谎言、专家观点、查处等报道中吸取教训。有人说这是家长对孩子教育焦虑的折射,培训机构看中这种焦虑才出手,这话有一定道理。同时,这也暴露出不少家长缺乏理性、科学的意识,如果追捧“全脑开发”前先上网查查相关新闻信息,不至于为无知来买单。
不过,一味地指责家长也不客观,因为家长的素养也不一样,我们不能苛求所有家长都有高素质,这在当前很不现实。显然,在部分家长不了解“全脑开发”培训真相的情况下,只有科普和法治才能避免家长上当受骗。坦率地说,“全脑开发”培训在山西等地死灰复燃,原因之一在于相关地方针对性科普和治理缺位。
如果有关方面根据此前媒体报道,在学校教育、城市科普等活动中,把“全脑开发”真相作为科普内容之一,这类培训机构自然没有市场。虽说这些年来我国科普活动丰富多彩,对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全脑开发”在内的一些伪科学现象仍然盛行来看,科普工作针对性、覆盖面等方面还有短板。
从治理角度看,目前还存在监管盲区。地方教育部门对“全脑开发”培训是否应该由自己监管,存在不同看法。而市场监管部门,只能监管其是否存在虚假宣传,很难对培训内容的科学性进行鉴定。这说明监管体系存在漏洞。但这种漏洞其实不难弥补,若教育、市场、科技等部门联合行动,“全脑开发”并不难管。
也就是说“全脑开发”培训死灰复燃、仍受追捧,既需要三重反思,也需要三种“补缺”——作为家长,需要提升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还要了解教育常识摒弃“神童情结”。从科普角度来说,各地科普工作要增加灵活性、针对性并扩大覆盖面。作为地方监管部门,遇到监管盲区不能找理由推责,应该想办法补漏。
实际上,上世纪60年代出现“全脑开发”概念以来,在国际上遭遇医疗界广泛批评,大多视其为伪科学,甚至是“旁门左道”。国内物理学家和医学专家也不认同“蒙眼识字”等说法,有专家指出“脑开发尚无科学理论证实”。一种在国内国外遭遇专家批评的伪科学,竟被培训机构多次拿来忽悠家长,真不应该。
文/张海英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