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志本是广东省东莞市石碣中学的一名语文和音乐教师,两年前他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远赴云南昭通支教。但年近八旬的母亲让他放不下心,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母亲,一直跟他生活在一起,如果自己去支教,就没人照顾母亲了。在他纠结时,母亲说:“儿子,你去哪儿,妈都跟着你”。于是陈老师带上母亲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新征程。
“这里的很多孩子音乐天赋很好,就是缺少引路人,我要一直留在这里带领他们,直到我退休”,已经56岁的陈老师说,“退休后我可能还是会留在这里,这里的孩子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退休前的决定
中学老师带上老母亲千里迢迢去支教
陈国志老家在吉林,18岁从内蒙古职业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后就留校任教,在校期间他又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进修。1999年,他应聘到东莞市石碣中学,“我在学校高中部教了十几年的音乐,之后又到初中部教了一段时间语文。”
2018年8月,陈国志的老校长,在昭通昭阳区挂职的徐伯科对他说:“昭通文化底蕴深厚,但教育相对落后,更缺乏领军人才,你来一定能够发挥你的特长,来帮帮这些孩子吧!”陈国志告诉记者,他的同事有的去西藏扶贫,有的到新疆支教,他早就萌生了去支教的念头。
但真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他还是犹豫的,“云南太远了,还要带着老母亲,我怎么去呢?”
陈国志的母亲已80岁,父亲去世后,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母亲一直跟着他生活,生活起居都由他照料,把母亲丢在东莞肯定不行。
母亲一句话打消了他所有的顾虑。“我的老母亲跟我说,儿子,你去哪儿,妈都跟着你,妈支持你的工作。”
就这样,2018年9月,陈国志带着母亲,奔赴昭通。原打算是乘坐航班,可母亲养了多年的一条小狗无法带上飞机,陈国志就索性开车带着母亲驱车1400多公里从东莞赶到昭通。
半年适应新环境,照顾母亲一刻不敢懈怠
到了昭通,陈国志被安排在昭阳区二中支教,并挂职任炎山镇中学副校长。到了新地方,由于地域差异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年迈的母亲一时半会儿适应不了。“我们之前在广东都吃甜口的,到了云南这边都吃辣的,刚开始我和老母亲都不适应,在这待了快2年,现在我们都特别能吃辣,云南菜真挺好吃的。”
陈国志告诉记者,对母亲的照料他一刻都不敢懈怠。有一次,他下班很晚,回家看到母亲脸色苍白,浑身冒冷汗,他匆忙送母亲去医院,最终检查出来是高血压和高血糖加重了。“幸好医生马上对症下药,给出了治疗方案。那以后,我每天都要监督母亲用药。”回忆起那一晚,陈国志仍心有余悸。
陈国志每天工作之余,要照顾母亲的一日三餐,定时为母亲量血压测血糖,监测母亲的身体状况。现在老人的身体状况不错,陈国志可以安心地留在昭通支教。“母亲特别依赖我,有时我要去比较远的乡镇授课,晚上回不来,我就会把母亲送到朋友家,但我得打好几个电话安抚她的情绪,她现在就是我的‘老小孩’。”说到这里,陈国志笑了。
支教生活
去改变孩子的同时,被孩子们的友善感动
作为语文和音乐双科老师,在昭阳区二中,陈国志给那儿的孩子们带去了耳目一新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自信。“我曾经给他们上过一节公开课,是把语文教育与音乐教学融合在一起的,他们才知道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那堂课上,陈国志借鉴央视《经典咏流传》的节目形式,把作家端木蕻良描写“九一八”事变的散文《土地的誓言》做主题框架赏析,紧密结合歌曲《松花江上》、《保卫黄河》做了现场演绎。
陈国志说,那堂课上,一名很瘦弱的小男孩,从一开始的害羞和胆怯,到最后踊跃举手发言,并且抑扬顿挫富有激情地朗诵,感动了台下听课的学生和老师,收获了很多掌声。那一刻,他由衷地感到自豪。“学生们都盼着上我的课,这就是当老师的成就感吧。”
昭通的孩子也让陈国志深深地感动。他到昭通的第三个月经历了一场大雪,那天他刚好结束在鲁甸县元旦晚会的排练工作,独自驾车回昭通。“我的车没有防滑链,我只能慢慢地开,快到学校时刚好是一个上坡,我的车就往后打滑,上不去,情况十分危险,我急得不得了。”陈国志说,这时几名昭阳区二中的学生迅速来到他的车后边,“七八个男孩子跑上来推车,随着一声吼,几个人一起用力,帮我把车推了上来。”他摇下车窗,正想感谢学生们,却见几个男孩子跑开了,继续在路口等着,有路过的汽车上不去,他们就一辆又一辆地推,“我当时心头一热,觉得很温暖,学生们自发组织,没有人要求他们这么做,这边的孩子真的很友善。”这件小事,让陈国志更加坚定了做好支教工作的决心与信心。
接手的第一批毕业生,今年高考成绩不错
今年在陈国志的教学指导下,昭阳区二中的音乐特长生在学习上有了质的飞跃,今年的艺术科目高考成绩得到大幅提升,十多名学生个个都取得了好成绩。“陈老师到的第一天,我就开始跟着他学习音乐,他真的很不一样。”高三毕业班学生李兴多是陈国志来到昭通教的第一批学生,前不久李兴多通过了云南音乐学院的专业课考试,并且还报考了四川音乐学院和星海音乐学院。
李兴多告诉紫牛新闻记者,陈国志没来之前,他对自己的认知不是很清晰,懵懵懂懂地学音乐,但不知道学了能干吗,“我连自己适合唱男高音还是男中音都不清楚,陈老师来了之后听出了我的音色,也尝试训练了一段时间,发现我其实是一个男高音。他就是一个很好的领路人,他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也能发挥我的优势。”
在陈国志的指导下,李兴多的音域上升了三度。“他给我们做了很多规划,我们心里也有底了,能更踏实地去学音乐。”李兴多说。
期满主动申请留下,余生要一直留在这里
陈国志支教本来是一年时间,可当他来到学校后发现,他的教学实践至少需要两年后才能见到成效。加上一年的支教生活,他与这里的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于是,他申请再多支教一年。而这一年的期限马上就要到了,陈国志说,他会继续申请留下来。“我刚刚送走了一批高三音乐特长生,又新接手了二十几名音乐特长生,我想给他们专业的指导,看着他们上好的大学。”
从事了三十几年教育,陈国志始终认为,老师不仅要教给孩子们文化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做人,“我经常跟孩子们说,要孝顺父母,关爱他人,自立自强,长大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也认为针对不同的孩子,应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做老师要有不同颜色的一桶水,才能浇灌出五颜六色的花朵。
“扶贫先扶智,能够成为教育扶贫的一分子,我非常荣幸,希望往后的日子里,能将我的教育理念和知识带给这里的老师和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世间大爱。”陈国志说。
编辑/王浩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