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从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外华人华侨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助力。在建外街道有这么一位侨界人士,她热心公益,奉献爱心,活跃在抗“疫”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身边人,她就是建外街道侨联主席、北京侨商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朝阳区侨联委员武继英。
“千里”送口罩
疫情初期,口罩和防护用品是稀缺资源,看到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在一线抗疫,却没有口罩,武继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觉得自己可以做点什么。买口罩的定金,一次次地被退回,但武继英毫不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和决心。她充分利用自己在归国侨胞与海外侨胞中的影响力,发挥多年联系海外的工作优势,积极协调各方面资源,在第一时间就筹集了多个批次、价值数十万元的消毒液、口罩、免洗消毒洗手液等防疫物资,分别定向捐赠给湖北武汉和包括建外街道在内的北京市多个抗“疫”点位。
有一次,她通过河南的一位同学的帮助努力,在河南长垣的厂家买到了口罩,但受疫情影响,口罩不能及时送达。疫线吃紧,容不得有丝毫迟缓,她和丈夫一路驱车奔赴河南,来回上千公里。当口罩拿到手送到社区的那一刻,武继英终于露出了笑容。回想买口罩的艰难,武继英感慨万千,也为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抗疫情的努力而感动,她说,“在去河南买口罩的路上,一路上交警、检查站,都特别配合,一路绿灯,真的让我很感动。”高速检查站上的交警和工作人员也纷纷为武继英的行动竖起了大拇指,称赞她“有情义更有心意”!和交警在收费站前的合影,也成为武继英在这段特殊时期的宝贵回忆。
近期,武继英又购买了消毒液、医用外科口罩等防疫物资,援助滞留在外的留学生、华人华侨和相关工作人员。
“上阵”全家档
在疫情面前,没有一个人可以作为旁观者。在武继英夫妻俩的影响和带动下,儿子、哥哥,亲戚都加入了阻击疫情的队伍中。每次防疫物资半夜才能送到,在人手有限的情况下,儿子柴森博、哥哥武继彪、侄子武昊夫妇一起帮忙搬运物资,结束后已经是凌晨,即使在零下10度的冬夜,大家的衣服也全都汗湿了,但他们都毫无怨言。
同时,武继英还是建外街道北郎东社区的一名“双报到”党员,为缓解社区防控压力,武继英和丈夫主动到社区请缨,要求参加社区一线值守,她说道,“我参加过非典和汶川地震的志愿者,有经验,社区有需要,我们随叫随到!”从大年初二(1月26日)开始,武继英夫妻俩一有空就参加北郎东社区光辉里小区东门的防疫岗,后来,儿子柴森博也加入了。两个月来,他们作为一名普通的建外红志愿者,测量体温、登记外来人员信息,协助社工守好社区“第一道门”。武继英说:“我们都是建外的一份子,我们更是一名党员,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爱心“111”
武继英不但在疫情防控中积极展现作为一名公民的社会责任与担当,长期以来,武继英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奉献自己的爱心。2008年,武继英在建外地区发起了“111”帮扶救助工程,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共享社区关怀与温暖。同时积极参与建外街道与张家口阳原县对口帮扶、北郎东社区光辉里小区困难户、定点助学河北省涞水县龙安中心小学等帮扶项目。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银行参与到“111”帮扶救助工程,构筑了一条奉献爱心、传递真情的帮扶纽带。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夫妻俩为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广大的基层社区工作者捐款4万元。
1份专为女性医护人员准备的“安心”礼包、1包专为执勤人员准备的特浓茶包、1桶为无物业小区准备的消毒液,一个个微小的行动,体现的却是一位侨界人士无私的爱心。武继英的小儿子柴森杉也是一位爱心人士,和她一样,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北郎东社区的困难儿童“结对子”,定期带着玩具去看望他们,又召集了同学们一起参与进来,到现在已经12年了。孩子们之间真诚的交流,也深深地打动了武继英,她说:“虽然是我儿子去看望他们,但是最终被感动的是我自己,我知道这种‘爱的传递’才最可贵!”
守望相助,共渡难关。在建外街道,还有很多像武继英一样的侨界人士,尽己所能,奋斗在抗“疫”前沿,让温暖穿越千山万水。
文/《北青社区报》记者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