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31世界无烟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发布了2019年度热播国产影视剧烟草镜头监测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在30部国产电影中,有烟草镜头的影片为22部,占73.3%;有烟草镜头的电视剧为18部,占60.0%。因烟草镜头过多,获2019年度“脏烟灰缸奖”的电影是《南方车站的聚会》,电视剧是《反恐特战队之天狼》。(5月28日澎湃新闻)
监测结果可以说有喜有忧,喜的是影视剧中出现烟草镜头的次数、时间越来越少,尤其是和从监测开始的2007年相比,影视剧中的烟草镜头已经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忧的是最新的监测表明,仍旧有六七成的影视剧中,存在烟草镜头,只不过是多与少的区别而已。所以概括一下就是:情况正在好转,但从控烟的角度来说仍旧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现在我们迫切需要面对两个问题:第一,通过减少影视剧中的烟草镜头来控烟,有没有必要?第二,减少乃至完全取消影视剧中的烟草镜头,是否会影响一部影视剧的剧情、质量?
第一个问题,笔者觉得很好回答。控烟是大势所趋,是为了让更多人远离烟草制品的危害,为了全体国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这也是影视剧的制作者、出品方等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尤其是站在减少青少年吸烟的角度来看,影视剧中的烟草镜头容易引发青少年观众的模仿,所以在影视剧中,烟草镜头应该是越少越好,没有最好。
对于第二个问题,则比较难取得统一的认识。不说一些影视剧的制作者,比如编剧、导演、演员,就是一些普通的网友,也认为为了表现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个人情绪,或者是为了塑造剧中人物在某个方面的特点,都需要烟草道具来完成。而且,在影视剧诞生以来,也确实出现过很多和烟草有关的经典镜头。
问题在于,除了以烟草作为道具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个人情绪以及塑造人物形象,难道就没有其他的替代办法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没有了烟草作为道具,我们可以选择其他的道具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个人情绪,我们可以通过角色的动作、语言等等来达到目的。换句话说,对于拍摄一部影视剧作品而言,烟草作为一种道具,并非是不可替代的,而是可有可无的,那么从控烟的角度,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影视剧中的烟草镜头就应该从多到少,从有到无,彻底走出影视剧观众的视线之外。
尤其是,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对在公共场所吸烟的控制力度越来越大,减少影视烟草镜头是影视创作人员的社会责任,应该成为硬指标、硬道理。电影电视剧创作人员理应多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着想,严格控制影视剧中与剧情无关、与人物形象塑造无关的吸烟镜头,最大限度地减少吸烟镜头。
文/苑广阔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