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至今,已经有三家A股影视公司被国资接盘:2月,北京市文科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科投资”)宣布入股北京文化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4月底华谊宣布引入山东经达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经达”)入股;5月初,东阳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东阳聚文影视文化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阳金融”“东阳聚文影视”)出资8亿支援唐德影视,唐德影视的实际控制人将由吴宏亮变更为东阳市人民政府。
国资入股影视公司可以追溯到影视行业去泡沫化的2018年。彼时影视市场接连暴雷,影视公司资金收紧,7月山东高速入股当代东方,还被业界当做个例;10月,资金严重不足的中南文化照方抓药,接受国资注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问题,12月,杭州市政府3亿驰援华策影视……
2019年开始,国资与影视公司的互动越发频繁:2019年2月,慈文传媒“卖身”给江西省人民政府,转让总对价为9.29亿元(对应公司股份比例为15.05%),正式从一家民营上市公司,变为国资主动的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11月,华策影视又转让1.4亿股,引入上海双创作为战略投资者……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唐德影视、中南文化、长城影视、当代东方、华策影视、鹿港文化等9家上市公司获得了各地国有资本的注资,其中华策影视、唐德影视已经是二次出现国资入股的情况。
那么,这些民营影视公司为何纷纷引入国资?梳理近年的财报就会发现,这些接受国资的影视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资金紧张,公司实际控制人股权质押比例较高,一旦政策收紧、公司项目不稳定,或者遭遇商誉减值等问题,情况就会越加危急。比如,唐德影视在接受国资之前,原实际控制人吴宏亮持有的36.31%唐德影视股份,但其中99.82%的股份都已在质押状态。而在2020年经历“消失的春节档”、百亿票房蒸发、60个剧组停工的打击之后,“活下去”成了影视公司的第一要务。
“现在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找国有企业”,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国资入股影视公司时分析称,“影视公司的运转需要较多的现金流来维持,相对于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国有企业在融资方面比较有优势,此时国资入股可以看做是‘救急’和‘暂时的缓解’。同时被接盘方的影视类上市公司也避免了股权质押的风险,因为一旦持续下跌其就面临着巨额亏损,甚至股权可能会被强制卖出。”
话语权转变之下,选择权也更多被交到了国资的手上:被国资瞩目的当代东方、华策影视、慈文传媒、北京文化等无一例外的都是向头部迈进的影视公司。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从联姻对象的选择上,国资正在变得更加“挑剔”,“原来国资大多喜欢那些项目不错且多的影视公司,但如今大家都更多地聚焦到老牌的影视公司以及项目本身,如去年的慈文传媒、今年的华谊兄弟、唐德影视。这说明国资对于影视公司的了解越来越精准,不看你有多少个项目,而是要锁定到当下的具体项目上。这是一个更加稳妥的选择。”
是否国资入股,民营企业们就能顺利获救?答案也并非完美。如慈文、华策、鹿港文化等公司在引入国资后逐渐摆脱困境,成功躲避凛冬;但是也有部分公司在国资进入之后依旧前路茫茫——具体到正在准备“卖身”的唐德影视,能够靠国资走出泥沼目前还是个问号。
从唐德影视的业绩情况来看,2018年唐德影视净利润亏损了9.27亿,2019年唐德影视净利润亏损1.07亿,2020年如果持续亏损,唐德影视就面临退市危机。但情况依旧不乐观,2020年Q1唐德影视净利润亏损2693万。
唯一的好消息是,唐德影视终于从《巴清传》的泥淖里脱身:今年4月,公司与天猫技术达成协议,由后者出资3.22亿-3.52亿,收购《巴清传》并投入资金修改、负责其播出事宜。2019年9月,唐德影视曾和天猫技术约定,当时授权费用调整为750万元/集,根据集数《巴清传》授权总费用暂定为4.5亿~4.8亿元。在授权费用上,唐德影视此次虽然作出“1.28亿元”的让步,但总算可以脱离苦海落单为安了。
显然,成功与国资联姻,对唐德影视非常重要。但是目前交易计划还在筹划意向阶段,股份转让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阻碍。毕竟,吴宏亮持有唐德影视股份绝大部分都在质押状态,交易能否继续推进乃至最后签订正式股份转让协议,还待观察。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祖薇薇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