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车水马龙,到门可罗雀,再到复工复产稳步推进,新旧年之交,新冠疫情的突袭,在最大范围内构成自变量,驱动着日常生活的结构性更迭。
随着病毒之雾逐渐散去,衣食住行亦复归往常。作为经济体系中的活跃要素、复工复产的联结方式——出行,可谓较快走出疫情阴影的行业之一。
在4月27日哈啰春季媒体沟通之上,哈啰联合创始人兼CEO杨磊开场便表示疫情只是暂时的,不会影响哈啰对于出行及中国经济的长期看好。随后,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兼执行总裁李开逐给出具体数字称——目前哈啰整体业务已“大概恢复到去年同期的八成左右,相比其他行业是比较好的”。
哈啰联合创始人兼CEO杨磊
一方面是包括哈啰在内的出行玩家逐渐驶出疫情阴影,另一方面,各玩家亦开始重新聚焦一度被疫情打乱的中长期规划。就在不久前,滴滴公布未来3年的战略目标,并传出旗下青桔单车融资10美元的消息。
在哈啰发布会现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不只杨磊、李开逐,哈啰出行单车、助力车及普惠出行事业部相关负责人也罕见悉数登场,并围绕“单车3.0”、新业务的尝试、生活服务平台的多种可能性等业务主轴回应记者提问。
在观点阐述中,这家自称“现在应该是创新至今,账上现金储备最多的时候”的企业,其发展轨迹也隐隐若现。
单车3.0时代
青桔融资10亿美元的传闻,仿佛一颗照明弹,再将外界目光吸引至共享单车赛道。毕竟,自“黄”“橙”风流云散、哈啰拔得头筹之后,在资本层面,这条赛道已“低调”许久。
对于青桔融资传闻,杨磊坦言,融资背后代表了市场的基本判断,即共享单车及两轮出行深具潜力,仍有挖掘空间,所以资本才会看好。“接下来整个行业有更多融资和发展也不意外,因为大势是向好的。”杨磊说。
不过,他也表示,两轮赛道已经过了早期粗放野蛮、烧钱砸钱的打法,已经进入依赖技术、深耕产业、做精做细生意的阶段。
在资本助推之下,ofo、摩拜暴起,双星并峙,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出行江湖的标杆与娇子。但最终前者至今苦苦挣扎,后者则早已卖身美团。而单车坟场的曝光、ofo押金门发酵,共享单车甚至一度被视作VC砸出来的“假风口”“伪需求”。
时过境迁,“两轮”赛道早已褪去浮华,回归理性。在发布会现场,哈啰方面就表示,“两轮赛道”已步入3.0阶段。
究竟3.0时代,与2.0甚至1.0时代有何差异?
哈啰出行单车事业部总经理褚轶群认为,1.0时代行业开启信用免押,从依靠“资金池”进行利益变现的不健康商业模式,向依靠用户骑行本身去获得收入的健康商业模式转变;而2.0时代,是指共享单车从粗放的规模和量的竞争,转向对成本控制和经济化运营,聚焦效率和质量的比拼。
“所谓3.0,则是共享单车融入城市公共交通生态,企业与政府共建共享。”褚轶群说。
褚轶群在现场透露,目前哈啰单车在行业内份额“超过了所有竞争对手之和”。更早之前,2018年8月,杨磊曾发内部信称,哈啰单车在共享单车领域已是NO.1。
不过,行业发展阶段的迭代,并不影响竞争的残酷性。在2019年美团Q3财报会议上,美团CEO王兴就曾明确提到,共享单车是2020年核心的投资领域。而在2019年年底,李开逐也曾对记者表示,“竞争肯定是会长期存在的”。
但竞争的方式或不同于早期。褚轶群认为,单车不会再陷入因竞争带来过量投放的恶性循环,现在整个行业趋于理性。
在谈及单车业务本质时,褚轶群表示,单车业务本身应该是一个可自我“造血”和持续发展的流量生意,但即便是盈利也不会是一个很夸张的利润。
新业务底气何来?
单车之外,哈啰的电单车/换电业务颇为引人注目。
不同于共享单车行业格局较为稳定、增量有限的发展现状,电单车及换电业务属于蓝海。李开逐在发布会现场也表示,今年电单车增量的速度无疑要比单车更快一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2017年9月,哈啰正式对外推出这一业务,目前占据先发优势。据哈啰方面表示,目前哈啰助力车业务占据行业70%左右的市场份额。
不过,恰如哈啰助力车事业部总经理彭照坤所说,行业仍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中国整体带电的两轮出行大约有3亿多车主,日均骑行量达7亿次以上,但共享助力车整个高峰期市场规模(日单量)还没达到1000万次,空间巨大。”彭照坤说。
业内人士表示,任何一家稍有野心的出行企业都不会放弃这块“奶酪”。一方面是市场空间仍有待发掘;另一方面,电单车业务在盈利能力上表现也不错。
就后者而言,电单车业务更是被外界视作哈啰的现金奶牛。对此,彭照坤在现场回应,两轮业务整体发展均较为健康,助力车是在单车基础上成长起来,但随着发展,其在营收特性上,利润可能会更高,“但我们还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而在去年6月,滴滴亦曾发布内部邮件,将滴滴出行单车事业部(代号“海棠湾”)、电单车部(代号“黑马”),正式整合升级为两轮车事业部(代号“海马”)。而在滴滴“0188”的三年战略中,电单车亦构成国内业务“双曲线”的一环。有消息指,电单车是今年青桔的重点方向之一。
就美团方面,近日也有消息指,美团计划在2020年采购逾200万辆共享电单车,加大对共享电单车的投入,合作方包括新日股份等几家供应商。
虽然市场发展前景可观,但电单车目前仍面临各地政府的准入问题。对此,彭照坤表示,政府倘若能够正视助力车的发展,在政策引导上发挥积极作用,能够避免诸多无序恶性竞争。
换电业务与电单车业务拥有天生的亲近性。申万宏源此前在研报中指出,换电模式可能会在两轮电动车领域率先取得突破,目前国内换电市场行业标准尚待建立,预期2020年将成为换电元年。
对此,哈啰亦早有布局。
去年6月,哈啰与蚂蚁金服、宁德时代共同出资10亿成立合资公司,推出“哈啰换电服务”。就在4月,合资公司宁德智享还获中恒电气(002364.SZ)2亿元投资。
关于换电业务的具体布局与网点,哈啰方面表示,目前在两个省份的业务开展比较成熟,有一些城市是和当地的政府部门合作,有地方政策支持,相对业务发展比较顺利快速。这类情况因为涉及合作的规定,暂时不方便透露具体的城市和数量。在此背景下,业内人士指出,哈啰换电2亿元融资,无疑在为2020年换电业务的进击储备好弹药。
不仅“两轮”,“四轮”业务如今也是哈啰不可忽视的业务之一。
虽然去年6月,杨磊重申聚焦“两轮”,但在今年早前的内部分享上,他也表示,如果只是守在两轮出行的赛道上,可能也有足够丰厚的利润,但迟早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所以要坚定不移地往平台级公司去努力。李开逐也在现场表示,四轮发展比较稳健,今年会“逐步加大对四轮业务的布局和发展”。
在“四轮”方面,哈啰无疑要面对极为强劲的对手,尤其是移动出行霸主滴滴。目前,哈啰“打车”业务主要采用聚合模式;而顺风车则由平台自营。
普惠用车事业部总经理江涛在现场介绍称,哈啰顺风车业务于2019年2月正式上线,截至今年2月底,1400万私家车主加入,乘客数超过4500万,总行驶里程超68万公里。4月份,顺风车累计通过平台提供超1亿笔交易。
在顺风车赛道,哈啰并不占优势。行业头把交椅当属嘀嗒出行,同时,滴滴亦于2019年年底陆续恢复顺风车业务。
对于滴滴顺风车的回归,江涛坦言“影响不大”。他强调,顺风车市场渗透率尚处于初级阶段,车主不到10%,乘客占比相近,市场空间仍较为广阔。
在“四轮”业务方面,也有传闻称,哈啰正积极研发顺风车送货业务。对此,江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称,具体业务需要考虑其需求的合理性、与擅长领域的匹配性及是否已被其他公司满足等因素决定,关于具体新兴业务目前尚不方便披露。
哈啰发力新业务一方面与市场规模有关,另一方面亦与“弹药”较为充足不可分割。就在2019年,哈啰出行完成新一轮融资。
对此,杨磊在现场表示,“可以肯定地说,第一,现金流是非常健康的。第二,现金储备也是相对比较充足的,我们应该是创业历史上现金最多的时间。”同时,他也提及,“哈啰大概在2018年3月份,就实现了公司的EBITDA(自由现金流)转正,基本上就是维持这个状态。”
迈向生活服务平台?
除了“两轮”“四轮”,在整体发展战略上哈啰似乎也有所调整,“本地生活服务”成为其最新发展关键词。
今年4月,哈啰“改版”。在哈啰App首页,出现“吃喝玩乐”(哈啰生活)等类目,引发外界猜测。
对此,李开逐表示,出行本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衣食住行中,出行是相对高频的业务,同时与其他需求有着自然的延展性和关联性。目前哈啰的用户已达到3亿多,希望在此基础上满足用户更多需求,“改版也是一步步来的,很多业务是聚合式的,或是第三方接入的”。
李开逐将此种聚合称之为供给(流量、服务)的开放。记者注意到,如哈啰首页“九宫格”中的“电台FM”即由喜马拉雅App供给。
有意思的是,今年3月,在2020支付宝合作伙伴大会上,蚂蚁金服CEO胡晓明宣布,支付宝App将进行改版升级,强化生活服务心智,首页新增外卖到家、果蔬商超医药等便民生活版块,并基于智能算法为用户推荐喜欢的服务。
有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蚂蚁此次改版并非如此简单,这一动作意味着支付宝开始“变身”,而不再只是支付工具。“打造全球最大的数字生活开放平台”便是胡晓明给支付宝定下的最新目标。
而哈啰出行如今最大的股东便是蚂蚁金服,并且蚂蚁金服2019年年底作为战略投资方继续跟投。由此,哈啰此举与支付宝的生活服务转向是否存在某种关联?
对此,杨磊重申,哈啰仍旧是一家非常独立的公司,支付宝是其大股东,但哈啰管理层仍拥最多投票权。而关于两者的本地化战略关联,杨磊则表示,哈啰还是围绕着自身战略思考的方向去发展。无论是出行还是本地生活,都希望提供类目里面最有性价比的产品。
“在本地生活上,我们跟支付宝并没有冲突,他们有更大的战略,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还是希望构建围绕着哈啰的3亿用户,为他们提供相对比较普惠的本地生活服务,目前仍然在探索中。”杨磊说。
值得一提的是,有消息称,哈啰正研发酒旅业务。对此,杨磊表示,酒旅业务尚在内测中,还没完全上线。他对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表示,“哈啰的用户大部分是中国社会里比较下沉市场里的普通老百姓,基于这样的用户,我们希望能做酒店里相对比较偏中低端的酒店。整个业务还在测试。”
业内人士表示,哈啰单车便是从下沉市场崛起,目前看来,在本地生活服务方面,哈啰是想通过自研+聚合的模式,从下沉市场切入,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与本地生活服务巨头美团在一二线城市的激烈竞争。其长期发展如何,仍有待观察。
本地生活转向与哈啰“平台级公司”的目标密不可分。在上述哈啰内部分享会上,杨磊亦表示,未来三年希望DAU(日活)过亿。分析人士表示,无论是电单车、顺风车等新业务,抑或是本地生活的尝试,在某种程度上都服务于哈啰平台级公司的期望及日活过亿的目标。
不过,本地生活服务对于哈啰尚处于发端阶段。李开逐表示,“本地生活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方向,不是某一具体业务”,目前哈啰依旧是一个以出行为主的企业,而未来设想则是成为一个以出行为基础的生活服务平台。
“业务上相较以前有更大的外延和扩展的话,可能对人才的需求会呈现一些新的诉求,所以我们希望在2020年,在人才方面有更好的团队建设和搭建。”他说。(每经记者 刘洋)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