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武昌方舱医院最后一批患者康复走出体育馆。至此,武汉16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
2月3日,作为首批之一的武昌方舱医院开始改建。随着一座座“生命之舱”启用,武汉收治病患能力大幅提升。直至时下定点医院破万床位“在线等人”,方舱医院为“应收尽收”创造了条件。
——临危受命,携手战疫
如何建设方舱医院、让方舱医院尽快运转?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面对来自全国14支医疗队、700多名医护人员、400多名保障人员的庞大队伍,从紧张无助到充满信心、从备受质疑到刷屏点赞,武昌方舱医院办公室发挥了核心枢纽作用。
武昌方舱医院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牵头,2月3日起仅用29小时完成基本建设,万军临危受命任武昌方舱医院院长。他与工作人员连续奋战30多小时,指导800张床位布局和医疗设施方案,确保按期收治病人硬件达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党中央一声号令,全国紧急集结的医疗队陆续驰援武汉。
4日,来自多地的13支医疗队到齐。5日晚,武昌方舱开始收治病患。
——“红船”领航,点亮方舱
方舱医院用于传染病防控,是历史首次。万军到任后便申请成立临时党委,及办公室、医务部、护理部、感控办、后勤保障部等组成职能部门。武昌方舱一边收治病人、一边规范完善管理。
据介绍,各医疗队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实现管理精细化、特色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灵养吧,温暖方舱”团队组织了“我是歌手”大赛;江西护理队为患者举办“生日会”;湖北省中医院医疗队在病人中推广“宣肺通络操”等,这些措施对缓解病人压力,提升免疫力起了重要的作用。
——事无巨细,统筹协调
武昌方舱医院诞生于疫情最严峻时刻。尽管只是临时收治场所,但麻雀虽小、肝胆俱全。从基本建设到人员调配,从部门安排到标识规划,从政策落实到后勤保障等均需院办统筹安排、合理协调。不同医疗机构工作方式不同,不同省份队员饮食习惯各异,院办充当了磨合润滑剂这个角色。
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加强行政值班及应急管理;做好后勤服务,解医护后顾之忧;加强信息及设备布局维护……正是因为许多人的不懈努力,方舱医院才能正常、高效运转,还充满人间烟火气。
——生命之舱,托起希望
从2月5日开始接收首批患者,到3月10日最后49名患者出院,武昌方舱35天累计收治1124人、出院833人,零投诉、零纠纷,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收诊病人零死亡、出院病人零回头”目标。进院之初,有些病人倍感恐惧和疑虑。医院主动疏导、细致关怀;数日后,患者们心态明显好转,治疗之外的活动明显丰富起来。
患者周女士日记写到,这里并没有愁云惨淡,一切井然有序;患者们都在认真生活着;医护人员带头和大家一起跳舞,互相鼓励加油。患者巧巧说:“这里气氛很好,他们(医护)让我觉得我被世界保护着。”
武昌方舱为许多患者托起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患者完全康复并走出医院,万军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医院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感叹,这么多日夜奋战的付出是值得的。
文/邵金凤 杨程晨
编辑/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