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住院大楼内,包括北京医疗队在内的多支外省市力量驰援至此,隔离病房成了他们与武汉本地医护人员共同的“战壕”。
隔着厚厚的防护装备,北京医疗队宣武医院护士王长亮和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护士高秀琴直到现在都没见过对方的模样。
王长亮
初次见面:北京男护士帮大家放松心情
高秀琴平时很少发朋友圈,但在1月20日之后,她接连转发了几条和疫情有关的消息,她说自己那时很焦虑,“我好多护校的同学都上了一线,我也想做点什么。”
春节期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正式确定为收治患者的定点医院,高秀琴所在的肝胆外科转移了所有病人,她被通知与北京医疗队一起进入隔离病房。
几个班次下来,一些情况让高秀琴始料不及。相比她原来工作的外科,隔离病房里穿着防护服的工作难度更大,病人病程的发展也更快,“开始那几天有些压抑,也有些力不从心。”
高秀琴第一次见到王长亮,除了觉得他长得高,还有一些新奇,因为她们科室基本没有男护士。王长亮开朗的性格也让那天成了她心情的“拐点”。当天,武汉本地的一名护士问王长亮,“你是自愿报名来的吗?不害怕吗?”王长亮乐呵呵地回道:“怎么不怕啊,我还瞒着我妈呢,老太太要知道了,肯定得打死我。”他一说完,包括高秀琴在内的很多人都笑了。回忆起这段对话,王长亮说自己本来性格就是这样,也想帮大家放松一下。
高秀琴
同行互助:侧面和背面留给战友
在医院中的第一次见面,两地的护士之间连做自我介绍的时间都没有,大家都希望上一组人能赶紧从病房出来,自己好去接班。和高秀琴搭过几个班次以后,王长亮就发现这个武汉同行干活很快,走路带风,“一看平时就是个特别利索的护士。”
刚到武汉时,上过非典一线的老队员就提醒过,在隔离病房里,为了防护的安全,各种操作一定要慢下来。王长亮想把这些经验告诉高秀琴,“但像她这种能干的人,性格都很要强,我就想着能说得委婉些。”
看见高秀琴走路太快,王长亮开着玩笑说,慢点慢点,这样都把病毒带飞了;高秀琴要为核酸检测做咽拭子采集,王长亮又提醒不要直对着患者,“这样等于被病毒直接扫射”。
隔离病房里的帮助是相互的。王长亮身高1米85,防护服穿在身上紧绷绷的,弯腰坐下都很困难。遇上打水或是仪器归位这种需要弯腰的事情,高秀琴就主动做了。“我们都在一个战壕里,侧面和背面都是留给战友的,这么相互关照,没毛病。”王长亮说道。
为人父母:病房外有同样“烦恼”
病房之外,已经为人父为人母的两人还有着同样的“烦恼”。
高秀琴已经20多天没回家了,今年两岁半的儿子背地里总说想妈妈,但每次视频对话时,总会使小性子,把脸扭到一边,做出生气的样子。
总看不见爸爸,王长亮的儿子也不高兴,在电话里说:“你这个丑八怪,不想看见你。”更让他担忧的是,儿子在家里憋坏了,总喊着要出去玩。作为一个父亲,他此刻无法弥补孩子。
王长亮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的岳母也叫秀琴,因此觉得高秀琴的名字很亲切。不过,进隔离病房什么个人物品都不能带,出来的时间也不一样,到现在两人都没有对方的联系方式。此次远征武汉的王长亮表示,想在疫情结束后代表全家人邀请高秀琴来北京爬长城,尽地主之谊。
记者手记
在协和西院,操着南腔北调的医务人员汇集于此,惯常的人情客套都已经被忽略,但因为共同经历的这场战斗,却让大家更加了解和信任彼此。王长亮和高秀琴是我从中随便选取的人物,却歪打正着,俩人性情开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给疫情下紧张忙碌的工作状态带来了一点儿轻松。
北京医疗队到武汉以来,隔着厚厚的防护服,这些医务人员看上去都一样。和他俩交谈之后,我感觉这支庞大的队伍还有相同的心情:进入隔离病房后,他们关照的是病人和同行的兄弟姐妹的安危,出了隔离病房,惦记的都是挚爱亲朋,唯独没有自己。无论来自北京、武汉,让他们记住对方的,除了防护服上的名字,还有共克时艰的战友情谊。
文并摄/北京青年报特派武汉记者 刘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