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墨在木块上反写出老宋体,经过手工雕刻后制作成单个字模,再用上好的宣纸印书成册……历经十多道工序的“木活字印刷术”,长久以来一直被尊崇为一项传统工艺,似乎只在修谱的手艺人中流传。但现在,木活字正以新的面貌向年轻人走来:它开始拥有自己的电子版字库,推动者们也希望它早日跻身办公软件的字体库中,拥抱年轻一代。
10月20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联系到瑞安市东源活字印刷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法炉。作为木活字电子字库的推动者,王法炉表示,随着木活字印刷术代表性传承人或离世、或年迈,这门传统工艺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为避免失传,自2015年开始,他所在的瑞安市活字印刷协会开始抢救性地建立电子字库。目前,字库中已收录13300多字,并在不断完善中。
事件
800多岁的木活字有了自己的电子字库
一条“word软件将用上温州人制作的字体库”的消息,将一门传承800多年的老工艺,重新拉入人们的视野之中。消息称,“经过雕刻、印刷制作的东源木活字老宋体,以后可在word里使用了,使用者只要在字体选择栏里勾选‘Dong_Yuan_Muhuozi’选项,通过输入法就能打出老宋体字体。”随即,这条消息在社交平台上热传,引得不少网友连连感叹“很酷”“迫不及待想要尝试”。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实际上,木活字印刷术从数百年前诞生,曾在一代代修谱师手中大放异彩,到受到现代印刷技艺冲击,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再到近些年被列入世界级非遗名录,重新绽放光彩,其发展历程充满艰辛。而浙江温州瑞安市东源村,便是这一传统工艺历经沧桑的缩影。
公开资料显示,瑞安东源村的木活字印刷,源自北宋年间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字模使用的是木头,延续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当地的木活字印刷术一度与编印宗谱息息相关,其流程切分为:采访(开丁)、誊清(理稿)、排版、校对、刷印、打圈、划支、填字、分谱、草订、切谱、装线、封面、装订等15道工序。用木活字印刷出的家谱,字形隽秀、墨迹清晰,保存时间可超过数百年。
原本流传在修谱师中的“小众”技艺,是如何走入大众视野的?这得益于浙江瑞安首个木活字电子字体库的诞生。字形方正、横细直粗,看起来“浓眉大眼”的木活字,曾需历经10多道工序才能呈现在纸上,但现在只需轻敲几下键盘,一个个老宋体字体,便出现在电脑屏幕上。10月20日,瑞安市东源活字印刷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法炉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电子字库中已收录13300多字,“我们还在对照《辞海》筛查是否有疏漏的地方。”
讲述
传统工艺面临青黄不接困境 54人自愿出资建电子字库
近年来,作为传统工艺的木活字印刷术,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2008年6月,瑞安东源木活字印刷术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11月15日,以瑞安东源村为主题进行申报的“中国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过,王法炉坦言,在受到关注之外,木活字印刷术正面临危机:“能刻字的师傅越来越少,而接班的年轻人往往功底还不够”,“就怕有一天老师傅们刻不动了,没人刻了,担心这门传统工艺就这样失传了”。这也是他所在的瑞安市活字印刷协会,致力于建立电子字库的初衷。
2013年,瑞安市东源活字印刷有限公司成立,王法炉任法定代表人。之后,他们开始谋划制作木活字字库,希望将木活字通过电子字库的形式保存下来。直到2015年,包括王法炉在内,瑞安市活字印刷协会中54名会员自愿出资,每人出资3000元,这才筹得了电子字库制作的启动资金。
展望
或制作简体字版木活字 加入办公软件字体库拥抱年轻人
王法炉等人的担心并非虚言。据当地媒体报道,目前,瑞安市级公布的木活字印刷术代表性传承人共有17人,年龄都在55岁以上,其中2人已去世。王法炉说,在这余下的15人中,“有的年龄大了,眼睛看不清了,还有的中风之后,手抖刻不了字了……算下来,还能刻字的老师傅只有五六个人。”
与机械印刷不同,木活字印刷术的字块在使用多次后,棱角会被逐渐磨平,字形逐渐变得模糊,这时需要不断制作新字块补充被损耗的部分。这也是体现刻字师傅真正功底的时候。王法炉说,今年是他们建立电子字库的第5个年头,期间他们将已有的木活字印刷出来,再转化成电子版,然后对照着《辞海》不断“查缺补漏”,让刻字师傅们不断丰富电子字库中缺少的字,“一个师傅一天最多只能手工雕刻40多个字,所以这项‘工程’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都很多。”
在王法炉自己的电脑文档的字体库中,已经加入了“Dong_Yuan_Muhuozi”选项,通过输入法就能打出老宋体字体,“现在再制作家谱,就会简单、便捷很多。”但他表示,字库在初步制作完成后仍需一段时间进行完善,所以暂时不会对外公开。
此外,王法炉还告诉北青报记者,由于老宋体是繁体字,与现代人的使用习惯不同,“待到将来资金充足时,希望能制作简体字版的木活字字库,也希望将来能加入word软件的字体库中,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使用它,让传统工艺以现代方式走向市场。”
【版权声明】本文由北京青年报与腾讯联合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雅
编辑/熊颖琪
校对/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