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数字技术赋能 变传统育苗为“智慧”育苗
华西都市报 2024-06-19 14:37

我国农村温室大棚的数量和面积巨大,市场需求大,然而传统育秧大棚也存在受环境影响大、成活率低、质量差、育苗周期长等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难题?在2023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上获得三等奖,来自位于广元的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厂化秧苗繁育系统”(以下简称“繁育系统”)给出了一套解决方案。

数字赋能乡村,乡村振兴既有“智”又有“质”。走进“繁育系统”工厂,一排排翠绿的秧苗亟待出厂入地,数字大屏上显示着各种实时数据。据介绍,该系统的运用,将秧苗成活率提高到98%,秧苗浇水、施肥、施药等环节实现全程自动化、智能化,人工成本减少90%以上。此外,通过建立在线平台,帮助当地农民销售特色农产品,开展数字技能培训,提高了农民对数字工具的使用能力。

数字技术下沉田间 少投入多产出 农户得实惠

对于农业项目来说,因地制宜可谓是重中之重。记者了解到,在项目筹备阶段,“繁育系统”团队指导老师文家雄教授、文恒老师就带领易子琪等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对土地使用情况、地形地貌、土壤及气象条件等进行评估,从而为项目的数字化建设、实用性和低成本提供依据。

易子琪表示,除地理因素外,选择广元作为实验基地还在于当地的劳动力优势。“目前乡村主要劳动力年龄普遍偏大,劳动能力相对较弱,难以在低温环境下长时间进行育秧活动。”文家雄表示,“繁育系统”成功实施后,能够改善劳动环境,增加劳动者收入。

易子琪介绍,“繁育系统”是基于PLC控制原理,集成AI+物联网、传感器、PLC、移动APP和WIFI图传等技术,完成对大棚内空气温度、湿度、CO浓度和光照度,以及土壤的温湿度、电导率、氮磷钾和PH值等11个核心参数的实时检测、智能处理、可视化和图传智能监控,控制大棚内的水帘、风机、遮阳板等设施,结合生物模拟技术,确保秧苗的质量,将生长周期缩短为20-25天。

据了解,基于“繁育系统”技术的智慧大棚可以在各种气候条件下实现稳定的农作物、花卉和中药材等生产,降低季节性和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此外,还可以利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和循环利用技术,节约水、肥资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通过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对于农户来讲,最看中的是‘少投入、多产出’,能够提高收入。”易子琪表示,“繁育系统”在缩短育苗周期的同时,还将秧苗成活率提高至98%,全程自动化、智能化作业,减少了90%以上的人工成本。此外,完成秧苗繁育工作任务后,还可利用设备空闲期开展应季果蔬种植、名贵花卉及中药材培育,为老百姓多增加一份收入。

提升农户数字工具使用能力 不断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之一,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我之所以参与数字乡村项目,是因为我深信数字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我曾接触的课程和项目都强调了技术在农业和乡村发展中的重要性。在最近的项目提升改造中,我们通过智能农业系统提高了作物产量,同时通过‘繁育系统’提升了农户的种植技能。”易子琪表示,数据显示,农作物产量提高了20%,参与培训的农户增加了50%,此外,通过建立在线平台,帮助当地销售特色农产品,开展数字技能培训,提高了农户对数字工具的使用能力。“这些成果让我感到非常自豪,也坚定了我继续在数字乡村领域探索的决心。”易子琪说。

作为乡村振兴中的青年力量,大学生不仅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更是数字化与传统农业相结合的推动者。在2024四川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开展之际,如何让更多人享受数字红利成了社会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之一。

对此,易子琪认为,数字时代为乡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不仅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通过电子商务等平台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数字技术也在改善农村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对于普通人而言,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意味着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这不仅能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还能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和服务。此外,数字素养的提升也是实现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发展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缩小城乡间的数字鸿沟。

就数字素养对普通人的影响而言,文恒认为,数字时代的特点包括数据驱动、技术创新、互联性和用户体验的个性化,这些正深刻地改变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普通人可以通过学习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数据分析等技能来适应数字时代。同时,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的态度,不断探索和尝试新技术,也是适应数字时代的关键。

文/朱宁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湖南东安数字赋能“治水”变“智水”
中国新闻网 2024-06-16
北大荒:智慧农机赋能黑土地
新华社 2024-05-10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 中国太保推出全国首个三农保险AI数字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8
智慧春耕折射现代农业发展活力
光明日报 2024-03-22
以数字赋能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光明日报 2024-03-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