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315青诉丨下单就发货 “坑爹”骗局为何傍上“货到付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4 19:25
更多资讯 关注半两财经

编者按:

又是一年315。今年的315,针对老年人消费的“银发骗局”以及其他相关消费陷阱是半两财经一直关注的重点。老年人消费遭遇了哪些问题?有哪些方面容易被骗?老年人消费还存在哪些不便问题?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半两财经做了系列调查,推出了“银发骗局”系列315报道,以提醒老年人,也希望相关部门给予关注,给老年人提供更好更便利更诚信的消费环境。

近日,北京市消费者李先生投诉,自己父亲通过“货到付款”方式网购了一堆保健品,签收付费后才发现收到的都是伪劣产品,李先生想要替父维权发现卖家已经更换商品链接,或是压根联系不上,难以售后。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类似利用“货到付款”对老年人高价兜售保健品等商品的情况十分普遍,商家正是利用了“货到付款”没有大平台居中保障、一旦签收钱直接打进卖家账户等问题,兜售劣质甚至三无商品,让一些老年人的养老钱被骗。

事件:保健品“货到付款”遭遇退货难

李先生表示,自己的父亲身体不太好,经常在网上购买一些保健品。近日,他接到了小区快递员的电话,原来,李先生父亲在网上多次购买的保健品,并非由正规厂家或平台寄来,且均采用货到付款的方式,价格较高,引起快递员的警惕,快递员询问李先生是否需要帮助直接拒收?李先生这才知道,此前父亲曾多次在网上下单高价保健品,可能是遭遇了骗局。

通过与父亲沟通,李先生了解到,父亲购买的保健品,有一些是从“好看视频”等渠道购买,有一些则不知出处,这些商品价格不菲,但通过与其他购买渠道对比,有的价格虚高,有的则是“三无产品”。李先生想要帮助父亲售后,才发现,好多店铺已经联系不上,一些链接被篡改,打开已不是购买的商品链接,根本无法退款维权。

调查:7元药卖150元“货到付款”暗藏骗局

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针对老年人推销的保健品等商品,惯用“货到付款”方式,而不少老年人也因此遭遇了骗局。

比如有商家会宣传“免费试用、无效退款”,但采用货到付款的方式后,想退款却根本找不到人。梁先生是一位退休教师,在工作时落下了老毛病,颈椎一直不好。一天他看到有广告称有奇效药,保证必有效用,无效退款。于是梁老师花了1588买了一个疗程,服用后却并无变化,商家又说梁先生年纪太大,需连用三个疗程,就这样梁老花费4764元却仍不见效,想去找商家退款时却发现再也联系不上商家了。

作为货到付款商品把关的第一道门槛,不少快递员接受北青报记者的调查时就表示,自己其实经常会发现类似问题。比如此前就有一位来自江苏的快递员实名举报称,“今天早上有一个快递需要配送,货到付款1200元整。当我联系到收方并送过去,是一个可能有70岁的阿姨正在路边卖早餐。我提醒她这药品是否对她真的有效果,她信誓旦旦地说有几个朋友都说这药有奇效,给了我1200元现金,都是5元、10元的,我真的于心不忍。后面我查了一下,药品价值7元一盒,结果卖给老人就150元一盒,翻了21倍。”

不仅如此,通过“货到付款”进行诈骗的投诉也让人瞠目结舌,消费者李某最近在一家网店看到充电宝促销,只要100元钱还送64G的内存卡。他就自己下单并帮朋友代订了五套产品。刚通过支付宝付完款,他就收到了商家的电话,卖家称自己误将服务方式设成了“货到付款”,要求李某申请退款,改为“货到付款”方式。李某没有多想,便点了退款,五百元返回到支付宝里。几天后,李某去取了快递,并当面付款签收。谁知到家打开才发现,盒子里是几块铁块,根本不能使用。李某急忙去找商家却毫无响应,咨询平台客服称五百元已返还支付宝,货到付款不在服务范围内,快递员也称已将钱打给卖家,无法追回。李某只得无奈承担损失了。

追访:为何骗子热衷“货到付款”?

北青报记者发现,关于“货到付款”的投诉十分普遍,大多为签收后无法售后。而这种方式一方面满足了老年人的需求,比如无需在线下单并付费,下单较为简便。另一方面也满足了骗子的需求,没有大平台在背后保障,仅收货就要付款,老年人交钱后只能找到一个链接,售后无门。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在正规购物平台交易,通常不采用货到付款方式,而是先行付款到平台,卖家发货,买家签收,平台才向卖家打款的方式。在这种交易方式下,会有第三方平台充当中间人,起到一个交易保障的作用。

比如在电商平台购物,那么在消费者付款后,实际上这笔货款并没有直接进入卖家的账户,而是交到平台暂为保管,在消费者收到货,并且“确认收货”后,平台才会将货款打给卖家,这样就居中保护了双方的利益。此外,平台的店铺可能还需要缴纳“保证金”,平台会优先显示缴纳了保证金的店铺,消费者的权益也会得到更大的保障。

北青报记者询问了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客服,客服均表示,平台不设“货到付款”方式,建议“不要走线下交易,只有在平台上的订单才会有有效的交易依据,客服才能在平台上进行操作,保障买家的售后权利。”客服提示称,一旦脱离平台私下进行金钱交易,维权则会很难。那么万一遇到类似情况怎么办?一位客服表示:一是建议买家拨打电话联系工商局进行投诉维权,二是若通过平台为联系中介进行的货到付款交易,核实后平台会帮助买家联系商家并进行协商,尽力维护买家权益,若商家不予退款可能会惩治商家。

不过,其中京东平台较为特殊,京东平台为电商、物流一体化,因此平台部分商品允许“货到付款”,客服表示:“和在线支付的商品售后服务均相同,一旦遇到问题,会保障售后。”

探讨:拦截“货到付款骗局”快递能做什么?

采访中,有消费者表示,“希望快递公司能提供对方的地址或者信息,便于售后维权”。针对类似的诉求,不同快递公司给出的方案也不尽相同。

中通快递、申通快递与百世汇通的客服称:“付款成功后无法拒收,货款直接打到发件人卡里了,若联系不上发件人则属于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物流无权干涉。”客服还表示:“此类消息加密,连我们客服都看不到,所以不能为您告知卖家详细地址和信息”。韵达快递和圆通快递客服建议:“联系相应的快递站和业务员,根据快递面单联系寄件人,若还是联系不上则无法处理。”京东快递客服表示,“会根据订单编号反馈给专员处理,尽力联系到寄件人员,不设时限。”顺丰快递的客服表示:“若收到货到付款包裹,验收时发现货不对板,支持当面拒收”,上述全部快递公司的客服人员均表示,但是一旦签收付款后,再发现商品不满意,想要退货,就有一定难度了。

也有消费者表示,父母的快递账号绑定在自己手机上,有时候能通过APP看到老人网购了货到付款保健品,本想中途拦截,但APP上却没有拦截渠道。拨打客服电话,因为是非下单客户本人,被告知不支持中途拦截,最终网购的伪劣产品还是被家人付款签收。对此,北青报记者咨询了多家快递公司,顺丰客服表示:“收件人无法申请退回,只有寄件人才可以。建议到货时当面拒收。”四通一达客服人员表示:“货物已揽收显示运输中时,可以通过在线客服进行申请,不过能不能退回成功,要以网点信息为准。

提醒: “货到付款”最好拒收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物流分会副会长徐勇告诉北青报记者,“货到付款涉及两个法律关系,一个是买卖之间的法律关系,一个是快递公司与消费者投递的法律关系。买卖上当受骗的话,可以拨打12315热线向工商局的市场监管投诉。快递公司配送有问题的话,则需要快递公司去承担法律责任。快递公司的责任是把东西送到你家,如果你选择了货到付款,东西送到了验收完毕发现没有问题时可以付款。一旦出现问题,尽量立马拒收。”

徐勇表示,如果不清楚卖家的详细地址,可以采取报警的方式,因为这种行为属于欺诈,很大可能欺骗了很多人,已经达到立案的标准。这种事情基本上发生在老年人身上,是因为许多不良商家或者有犯罪目的的商家,会利用老年人喜欢保健又爱占些小便宜的心理,采用货到付款的方式来骗他们。

“我建议大家买东西尽量不要采取货到付款,如果货到付款,一定要当面验收检查,避免上当受骗。若快递员不让验货的话,就立马拒收。一旦签收以后再去维权成本比较高了。快递公司的客户信息都是保密的,他们也没有办法去提供发件人详细信息。此时就只能选择去报警,警察有权利要求快递公司去提供发件人的姓名和地址。”徐勇建议,“在这种情况下的话,我们的购买信息在某一个环节可能就被泄露了,卖家可能早就把你的地址和电话出卖给另外一家公司了,为的就是进行信息沟通,骗你更多的钱。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凡是货到付款的统统都拒收,或者先验货后签收,不验货不签收,这就不会上当受骗了。”

也有律师对此表示,货到付款后若联系不上卖家,律师建议消费者拨打12315热线向工商局进行投诉,若涉案金额较大,则可以收集好证据向法院进行起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实习记者 朱丽君 赵小雯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让银发消费者放心安心消费需全社会努力 | 315青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7
出售虚拟商品卖家骗买家 二手交易平台上欺诈行为如此多
法治日报 2024-01-30
出售虚拟商品卖家骗买家 二手交易平台上欺诈行为如此多
法治日报 2024-01-30
事关“双十一”,北京警方紧急提醒!
BTV新闻 2023-11-11
北京警方:守护好“钱袋子” “双十一”警惕这三类诈骗
央视新闻 2023-11-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