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通州区这样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北三县布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3 22:19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十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速,十年时间,由“生机勃发”迈向“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2月23日,通州区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主题宣传活动区域协同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教育、医疗、交通、产业等领域的成效和进展。

在教育领域,近年来,通州区加速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通州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秀东介绍,通过“内升外引”,市级优质资源校接连进驻通州。近年来,引进人大附中、景山学校、黄城根小学、北海幼儿园等17所市级优质名校,覆盖中小学及学前各学段,数百名来自本部的干部、教师在通州校区参与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惠及近3万名学生,有效提升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各校区把本部的优质课程资源与通州本地师生发展相适应,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区域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副中心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加速推进。依托北京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政策优势,系列改革举措在副中心先行先试。按照“纵向贯通,横向联合”原则,通过不同的办学形式,多层次、多样态,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目前全区教育集团12个,一体化办学学校6所,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学前教育方面,通过新建、改扩建、改善办园条件等措施大力扩充学位。落实市级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支持政策,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稳步提升,普惠率保持在90%以上。着力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科学编制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实施农村学校质量提升计划,加大教师交流轮岗力度,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正有序推进。三地教育部门签署《通武廊教育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为教育协同发展长效机制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在“通武廊”协议框架基础上,组建了12个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以及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联盟各1个。此外,通州区33所学校与廊坊北三县51所、天津武清区15所学校建立了“手拉手”合作关系,校际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百余次。

通过资源共享,通州区积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北三县布局。2021年,通州区教委与三河市教体局签署试点办学合作协议。同年10月,潞河中学三河校区揭牌成立。三河校区采取由潞河中学总校选派教育干部,负责教育教学管理等全面工作的管理模式,秉承与总校“同形、同构、同质”的办学目标,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与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相适应的高起点、高质量、高品质的现代化学校。此次合作办学标志着京津冀教育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果,实现三河市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实现全域覆盖 通州区82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纳入“手拉手”结对帮扶范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1
北京通州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北三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6
通州与北三县推进产业联动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4
构建卫生健康领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通州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北三县延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3
明确产业链条上的协同与分工 通州区与北三县推进产业联动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