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以形寓神 形神兼备
人民日报 2024-02-11 09:00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形式进行创新融合,是近年总台春晚的一大亮点。龙年春晚的节目和设计体现出悠久文明的深厚底蕴。龙年春晚在“形”上有创意,做到了“形之本”与“形之美”的创造与转化。

今年,总台特邀93岁的敦煌艺术和工艺美术设计研究专家常沙娜设计《年锦图》,优美典雅、别具韵味。创演秀《年锦》通过歌曲+虚拟合成技术,展现东方美学的魅力。

在艺术创作中赋予新的内涵,是今年春晚对“形”的创新。

晚会的舞蹈节目将“形之美”体现得充满韵味。舞蹈《锦鲤》的演员们化身嬉戏的锦鲤四方游弋,舞台霎时成为一幅立体灵动的水彩画,天地间虽无一滴水,却处处流水盈盈,留白与写意相得益彰。

从去年春晚的《锦绣》《碇步桥》到今年的《锦鲤》《咏春》,观众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蓬勃生命力。这些作品中,“形”与“美”彼此呼应,构建出整体性的协调感,从意蕴、形态、技巧等多个层面继承弘扬了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艺术非常重视造型,在很早就讲究“是而非是”,即“形似”与“神似”问题。魏晋时期的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与“迁想妙得”的美学命题;清代石涛认为,“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中国传统艺术追求形神兼备的观念深入人心。

从这个视角出发,歌曲《龙》可谓今年春晚的点题之作,“我们都是龙”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气魄与自信,唱出了亿万中国人的昂扬斗志,唱出了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气神。

为营造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春晚着力打造具有情感浓度、时代记忆的作品,在“形”与“神”的交织中,创造出与广大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共情共鸣,让观众从心底激发出“明天会更好”的信心与开拓创新、拼搏奉献的动力。

文/吕帆(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博物馆里过大年 龙元素唱主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4
彰显诗意文化 营造团圆氛围
光明日报 2024-02-13
热搜!春晚背后“硬”与“花”
上海证券报 2024-02-11
龙年春晚,为时代叙事、为人民抒情、为奋斗赞歌
中国网 2024-02-11
专访央视春晚舞蹈节目《锦鲤》主演华宵一:威亚的加入带来非同一般的难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