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先冒充劳务中介再冒充劳务者冒领他人工资 被告人获刑10个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30 17:11

在求职者求职的过程中,一些“劳务中介”声称有高薪职位招聘,然而,当求职者应聘后等到约定的发薪日却没有领到工资,询问公司才得知,自己的工资已被人领取。近日,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审结了这样一起案件。

2022年10月,林某冒充劳务中介,在微信群发布虚假的保安招聘信息,以高薪岗位为幌子,趁机获取求职人员的身份信息。

之后,林某冒充务工人员,向真实的劳务中介求职,求职成功后再让务工人员入职工作。待务工人员工作一段时间后,林某再冒充务工人员,通过网络联系,向用人单位支取工资,从真实的劳务中介处骗取务工人员工资共计3万余元。

期间,有部分务工人员向林某索要工资。林某为了“稳住”他们,线上提前预支了部分工资,共计2000余元。

2023年3月,林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到案后对上述事实供认不讳。公诉机关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林某犯诈骗罪。

案件审理中,被告人在家属的帮助下赔偿了劳务中介的经济损失,对部分务工人员的间接损失和预期利益自愿补偿,并取得谅解。

2023年10月31日,奉贤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

庭审中,被告人表示认罪悔罪,自愿认罪认罚。辩护人对罪名和证据亦均无异议,但提出,林某预支给务工人员部分工资2000余元,应从诈骗金额中扣除。

针对辩护人提出被告人支付给务工人员的少量钱款应在其诈骗犯罪数额中予以扣除的辩护意见,奉贤区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支付该部分钱款,实质是为了“稳住”务工人员,掩饰犯罪行为,进而向劳务中介骗取更多钱款,故不应在其诈骗的犯罪金额中予以扣除。

鉴于被告人林某到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依法可以从轻处罚,亦能自愿认罪认罚,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综上,根据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认罪悔罪态度、赔偿等情况,在量刑时一并予以考虑,奉贤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林某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五千元;作案工具手机一部予以没收。

法官说法

本案相较于普通诈骗案件,呈现“两头骗”的特点。林某利用务工者急于入职、防范意识较低的心理,通过网络平台及用工单位对求职者身份核实疏忽的监管漏洞,充当“双面人”的角色实施诈骗行为,不仅骗取了劳动报酬,而且扰乱了劳务市场的正常用工秩序。

法官提醒,用人单位应加强用工审核。建立健全人员管理制度,对临时用工人员加强管理和身份、资质审核。同时,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协作,通过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报告、处理相关可疑人员,涉嫌犯罪的,积极配合移送相关部门。

劳务信息发布平台应加强工资发放审核。劳务信息发布平台在维护平台正常运行的同时,应尽职履行平台的管理、审核职能,积极承担网络监管、行业治理的社会责任,促进劳务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求职者应提高防范意识。在寻找劳务中介时,需核实中介资质是否合法合规,甄别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包括实际用工单位、岗位、薪资及发放方式等信息。此外,切勿轻信中介的口头承诺,注意保护自身隐私安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
编辑/朱葳

相关阅读
花钱买工作?警惕求职中介“付费内推”陷阱
中国青年报 2024-04-19
将推出近400场招聘活动 北京今日启动2024年春风行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5
去澳洲农场打工月入近4万?上千人掉进诈骗陷阱
检察日报正义网 2023-12-14
零门槛出国务工还能拿高薪,别信!
检察日报 2023-12-14
《亲爱的》原型孙卓被拐案开庭 代理律师:被告人未对家属道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