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广州:花都花山从“区中心”到“夜中心”:传统“白墟”孕育潮流“夜市”
广州日报 2023-11-08 09:05

沿着广州传统中轴线北上, 便来到花都区曾经的“区中心”——花都区花山镇。在这里,传统“白墟”与全新“夜市”轮番上阵,拼凑起花山独具特色的“日与夜”。每到两龙墟日,商家与街坊便早早赶来开档、趁墟,期盼满载而归;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墟市随着夜色“退场”,两龙南街夜市绚丽开市,一个个摊位沿着马路依次有序排开,叫卖声、谈笑声、灯光、美食香气交织在一起,成为广州市民享受夜生活热门之地。

从“区中心”到“夜中心”,花山在保护传承传统墟日文化的基础上回应时代变迁、民生需求,从传统“白墟”中挖掘夜市经济,共同绘就一幅民生幸福喜乐、烟火气息十足的都市夜生活画卷。跨越百年时光,这里的日与夜同样精彩。

传统“区中心”承载老广们的精神寄托

早上6点天刚蒙蒙亮,花山的两龙墟市已是人头涌动,往来如织。从花都各镇街乃至周边县市赶来的商家门沿着道路两边支起了一个个五颜六色的简易帐篷,这些帐篷沿着道路铺展开来,一眼望不到边,还没步入墟市,摊主的叫卖、“趁墟”街坊的喧嚣隔着老远就传了过来,好不热闹。

南瓜一元一斤、猪肉最低九元、走地鸡十四元……这里售卖的东西不仅五花八门、物美价廉,还可以看到很多平时难以见到的新鲜玩意:野果野菜、小鸡小兔、乡土药材、竹篮竹筐、花苗菜苗等。“超市商场买得到的、买不到的,在我们这里“趁墟”都能找到。”现场的工作人员王女士说道。

这个熙熙攘攘的墟市由来已久。翻开花都区“成长史”,自1686年花都因县城近花山定名“花县”,在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花县县城都设在今天的花山镇。县城兴则百业兴,花山镇的两龙墟市也得以快速发展,迅速崛起为花都最大的墟市之一。彼时的花山,是整个花都区当之无愧的“区中心”。尽管1955年花都区政治中心由花山迁往新华,但两龙墟市热闹依旧。

为什么叫两龙墟?《广东民间故事全书·广州花都卷》一书详细记载了它的来源:相传有一天,一个农民挑着两个铁丝笼去赶集,每个笼里各装着两只小狗,农民随街叫卖,小孩便跟着喊:“两笼(龙)四狗(九)!两笼四狗!”当地人觉得顺口又意头好,于是便将墟市定名为两龙墟,墟日定为初四、初九,后来墟日演变为阳历尾数逢四逢九的日子。

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数年来坚持到这里“趁墟”的市民李先生欣慰地说道:“每次来都像是探寻宝藏,可以发现之前从未见过的新事物,让人心中充满期待。很多铭刻在儿时记忆深处的墟市,伴随着城市的不断长大而销声匿迹。两龙墟至今仍在,是一份长情的陪伴,是我们广州人追忆童年记忆、体验广州烟火味的地方。”

全新“夜中心”直击现代人的喜乐开怀

今年“十一”假期期间,两龙墟市旁的两龙南街夜市开业。每天下午五点开始,两龙南街渐渐热闹起来,作为连接106国道和两龙路的双向4车道,这里白天是往来通行的正常主干道,晚上成了集“食、游、购、娱、体、展、演”等于一体的多元夜间消费聚集区。

入夜后,悬挂的夜市氛围灯一下子全部打开,五颜六色的彩灯好比满天的繁星,把整个场地都装扮得熠熠生辉。走进夜市,一个个整齐干净的摊位沿马路两旁排开,烧烤、麻辣烫、甜品、奶茶……摊主们精心布置,把几尺见方的小商铺打造成一方别具一格的“小天地”,吸引往来行人纷纷驻足品尝、游玩。

“又大又好吃的汉堡,快来看看!”在众多商铺中,32岁的约旦籍老板莫得儿操着一口熟练的汉语,卖力吆喝着。“我在这里租下档口。没想到汉堡生意出奇的好,每晚能卖好几十个!”莫得儿说。

在食品区域和服装区域的交界处,有一档大型水果铺。这个水果铺足足占了两个摊位大小,橘子、青提、香蕉、椰子、哈密瓜……老板江榕梯一会儿剥榴莲、一会儿称重,忙得不亦乐乎。“我在这里摆摊20多年了,过去,整个夜市嘈杂脏乱,经常被周边市民投诉。”江榕梯回忆。如今夜市环境改善,人气更旺,她在固定的摊位出摊,干劲十足。

“作为花都区第一个大型‘夜市’,在‘十一’期间开业后顿时火了,每天有数万人次汇聚于此。由于交通便利,加上附近有数家企业和高校,这里便成了‘90’后‘00’后享受轻松时刻的场所,是当之无愧的‘夜中心’。”花山镇相关负责人吴先生表示。“如果说传统‘白墟’是老广街坊们寄托乡愁、购置杂物的主要目的地;那么全新‘夜市’则回应了现代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消费需求,更加注重现场体验,开启花山‘夜经济’的火热场景。”他说。

蝶变样板街,成就烟火气里的“文明范”

正如江榕梯所述,熙熙攘攘、井然有序的背后,曾是噪音扰民、垃圾堆放、排水堵塞、乱摆乱买等久治不愈的“顽疾”。2022年1月6日,花都区将两龙南街升级改造摆上议程,花山镇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先后走访南宁、潮汕、佛山等地,实地考察夜市建设、运营、管理等情况。同时,将升级改造两龙南街灯光夜市列入“2023年花山镇十大为民办实事”。

“最初,沿街的商铺担心夜市开放后会影响自身生意,流动摊主也怕固定摊位租金过高,部分人对改造存在抵触心理。结果,夜市开放后,夜摊与沿街的杂货店、餐饮店、娱乐场所形成互动互补,对市场提振效果十分明显,群众也很支持。”吴先生说。

今年3月29日,花山镇与花都区属国企花都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两龙夜市的升级改造和五年运营管理由企业负责,花山镇政府履行督导职责,形成“政府约束+市场运营”的发展模式,推动整个夜市运营的专业化、规范化。

4月以来,投入600余万元的两龙南街升级改造工程开展。修复坑洼路面,新建大理石人行道,修葺路边灌木,完善设施配套,一体化建设各摊位、遮雨棚等设施……夜市的硬件大为升级。管理上,在两龙墟市的范围内,花山镇最终将夜市选址在商铺较多、避开居民区的两龙南街,并科学划分服饰、日用品、集中休闲、烧烤、小炒等功能区,解决了以往噪音、垃圾扰民等问题。

夜市上,时不时有头戴红帽、身着“花山老友记”的志愿者服务队伍穿过人群,他们看到地上的果皮纸屑,都会随手捡起。“我们配备了足额的管理及卫生保洁人员,一方面确保经营者按照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1点的营业时间按时出摊收摊并规范经营,另一方面也及时维护周边环境卫生,确保环境整洁、垃圾日产日清。社会力量也积极参与进来,大家觉得能在家门口为家乡繁荣做点事,都十分自豪。”花都城投集团恒嘉物业副经理黄昊介绍。

为了更好地将百年墟日文化与时尚新潮元素相结合,两龙夜市的升级改造还在灯光系统、夜市标识、小公园装饰等融入两龙文化,营造出美轮美奂、火树银花的花山墟市文化氛围。今后,花山镇还将充分收集周边居民对夜市的意见,在夜市西南角“花山小镇”打造特色灯光秀,在东北角打造“香草世界”特色旅游景点……让整个社区更具烟火味,更有文明风。

花山镇从传统的墟市中培育出全新的夜市,让经营环境更美好、让群众生活更便捷,让人民就业更安心……延续传统文化、保障居民生活与推进城市繁荣齐头并进,在这座百年古镇得到生动诠释,既保住了城市“烟火气”,也守护了百姓“小幸福”。

文/董业衡 耿旭静 吴多 肖桂来 王景媛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试点一周年 广州“金融村官”带来什么
南方都市报 2024-06-12
广州首例!居民自筹资金拆除危房原地建新家
南方都市报 2024-03-26
游上冬奥餐桌的这条鱼,不简单:花都彩虹鲷远销世界各地 每年卖出1.36亿元
广州日报 2023-10-27
广州打造“微夜市” 深圳解禁“路边摊” 护航夜经济多城有高招
南方都市报 2023-10-11
限购放松广州一夜未眠:开发商连夜调价,700多位业主放盘
中国房地产报 2023-09-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