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2023北京文化论坛|嘉宾访谈之郭京宁:让考古成果更多惠及老百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4 06:57

作为北京文化论坛的嘉宾,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院长郭京宁在面对“如何能让考古成果更多惠及群众”这个问题时,他表示考古成果最终的归途应该是将那些妥善保护或具备条件的展示点段对公众开放。

据郭京宁介绍,考古工作在北京三个文化带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长城文化带,考古配合长城的修缮、研究,发掘了延庆的大庄科长城、八达岭长城的部分城墙,发掘了怀柔区的箭扣长城,发掘了密云区的五里坨长城等。考古在复原长城相关遗存的展示上,起到了关键作用,可以为下一步的修缮、展示提供科学依据。

在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考古人员发掘了琉璃河遗址、金中都遗址、圆明园遗址,还有清华大学的一些考古发现,用实物证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丰厚的历史文化。

大运河文化带也取得了重要的考古成果,其中以路县故城为代表,除了城址本身外,考古人员在城外还发现很多相关遗存。

在对北京中轴线的考古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了正阳桥的石雕镇水兽,这是中轴线已知城门中体量最大的一具镇水兽,对于研究中轴线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郭京宁认为,考古只是手段、途径、方式,而不是最终目的,考古成果最终的归途应该是妥善保护或具备条件的展示点段对公众开放,比如北京陆续建立的各类考古遗址博物馆,就是让考古成果惠及群众的案例。但考古存在一定现场条件和局限性,按照规章制度,并非所有考古工地都能随时随地对公众开放。郭京宁建议,如果有适合开放现场、适合公众参与的考古活动,参与者应提前做好功课——了解一些考古的法规制度程序,遵守文物管理者的相关要求,提前了解遗址的历史文化,否则到现场也未必能马上读懂遗址和遗迹。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晓溪
编辑/弓立芳 崔巍

相关阅读
明中都宫殿院落与水系遗存考古获重要进展 为唐宋以降都城制度演变研究增添重要资料
光明日报 2024-03-11
中国考古学界首部明长城考古发掘专题报告发布
中国新闻网 2023-12-23
寻找最早“中轴线”,邺城考古的“幸运”与未解之谜
中国新闻网 2023-12-07
第四届考古学大会今天开幕 多项最新考古成果发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0-23
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开放 用考古成果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3-09-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