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历史|秦军如何排兵布阵有新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7 10:00

◎申茂盛

今年三月,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公布多项取得的考古成果,日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员申茂盛在“科普中国·星空讲坛”发表演讲《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讲述了这次考古的最新发现,本文为申茂盛的演讲节选。

看兵马俑,首先要了解秦始皇。

秦始皇为什么要建兵马俑?这就要了解一下古代人的生死观。

过去的人认为人死了之后,灵魂是不死的,人的灵魂要到另外一个世界去,所以他就要把生前的财富都带到另外一个世界去,这种观点直接影响到我们今天。但秦始皇的格局要高很多,他不仅是把财富带下去,他要把一个大帝国带下去,所以他有很多很多的陪葬坑,到目前为止,大概发现了190多个陪葬坑,这些陪葬坑很多都模仿他的官署机构,他要把他的官署机构带下去继续统治。

兵马俑是秦始皇军事内容的陪葬坑,总共有三座,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这三个俑坑在秦始皇帝陵城的外边,离城垣大概有1.5公里。一号坑面积14260平方米,是以步兵为主的陪葬坑,二号坑比较复杂,包含车兵、步兵、骑兵等诸军种混合军阵,三号坑比较小,是士兵环绕型的,我们认为是“军幕”,就是指挥部。

一号坑曾经进行过三次发掘。分别为从1978年5月到1981年9月、1986年3月到1987年初、2009年到2022年。

一号坑第三次发掘的考古收获有:

俑坑的军阵排列与俑的种类

第一次考古发掘和第二次考古发掘的军阵排列基本是对称的,以第六过洞对称性的排布。不仅如此,陶俑的种类在不同的区域排布是不一样的。比如前区都是不穿铠甲的,两边是头上戴小帽子的,再往后面都是头上是圆疙瘩,叫圆髻,再往后面全部是扁髻。即使同为扁髻,不同的陶俑也有不同。

根据这些不同,我们把第三次考古发掘的军阵进行了排列。比如,八过洞和九过洞都是前面是长兵器、后面是弓箭手,十过洞全部是长兵器,到十一过洞基本是以弓箭手为主,但是有几个拿长兵器的,而这几个拿长兵器的全部是当官的。

同样是当官的陶俑,也不一样。铠甲的甲片多,级别就高,甲片少了,级别就低一点。

手是外翻的俑

发掘中还出土了一个特殊形式的俑,它的手是外翻的,在以前我们认为可能是做错的,但是我们这次挖掘的时候,在现场它就是外翻的。这个俑到底干什么的,我们确实不知道,后来经过研究,我们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军队里面一定有大旗,它是扛大旗的。

车属遗迹与武器装备

以前我们发掘到的车都非常不好,因为它们是木制,而且都被烧了。本次发掘的亮点在于出土了一批完整的车属遗迹、笼箙(lóngfú,战车的无盖兵器箱)。

出土的这些箱子(现在我们称之为“笼箙),过去以为是用来养马的马槽,但这次发掘,我们看到里面有丝织物,还有一些箭头,所以它可能是装弹药、弓箭的储物箱。由此,我们认为这个战车不仅是用作指挥,还带有运输的功能。

以往我们认为秦俑坑中所发现的武器,有戟、矛、铍、槊、戈。但是不是这样,现在也有了新的认识——认识一个长兵器不仅要注意到兵器的头,还要注意它的兵器把和兵器尾。

秦俑坑出的兵器尾有三种形式,有很短的、中间有三个棱的和中间是光的。非常短的这种对应的是铍(pí,一种长柄刺击兵器,形制与短剑类似),一种特殊的武器。

还有一种武器叫戟,它由一个戈,一个矛组成的,完全复原好是2.88米,非常漂亮。我们发现有戈。但是戈的前面,能看到残了一段,我们认为这个东西还应该是戟的一部分。也发现有矛,但是所有的矛都没有兵器把,我们认为这个矛可能要和戈组合起来才能组成戟。

这次发掘出了5把完整的剑,而且有1把剑就在身体的左侧挂着,原始位置都没有变,非常难得。

秦俑坑出的剑,现在看来应该有两种,区别主要有两个地方:

一个是兵器的首,第二个是挂剑鞘的地方,我们叫做“彘”,还有剑鞘后面的部分,我们叫做“珌”,它们的形制是不一样的。这两种剑的使用级别不同。

我们再讲一下弩,它上面横的木头过去我们认为是幍(类似网球拍那样一个带子)里面的一个支撑木,后来发现不对,这叫檠(qíng)木。它上面还有一个木头、一个小圆孔。它的作用其实是把弩在不使用的时候绑起来,对弩进行保护,等到打仗的时候再把它取掉,所以这是一个保护性的措施。也因此,我们认为兵马俑的状态不是临阵接敌的状态,是类似于受检阅的状态。

我们还清出了指挥性东西,比如鼓、鼓槌、盾牌……这也是在兵马俑坑第一次发现盾牌。

盾牌

陶俑制法认识上的新突破

过去我们认为兵马俑的制作是做好之后再覆上一层泥,然后进行雕刻。

这次我们发现秦人做事非常认真,他们是把陶俑的双臂单独制作,待陶俑躯干完全作好并且二次覆细泥,细部雕饰包括铠甲完成后,才粘接双臂。

铠甲甲片多意味着级别高

彩绘保护与文物修复

兵马俑里面有很多彩绘,在开始发掘的时候,我们以为兵马俑发掘停了那么长时间,可能彩绘保护已经相当差了,或者就没有了。但是没有想到挖下去之后,因为兵马俑曾经进过水,很多陶片等于是掉到泥里面,被土给糊住了,所以很多彩绘都保留了下来。彩绘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红、白、黑、紫、蓝,最重要的有中国蓝、中国紫。

大家知道兵马俑挖出来全部都是碎的,碎的怎么办呢?我们就像拼积木或者拼拼图一样,把俑挖出来之后,按照它的个体一个一个分门别类,先把每个个体找清楚,找够了之后一个一个把它拼起来。

在拼的过程中是不用胶的,而是拿绳子把它们缠起来,让它们立起来,这样就能够一点一点从低往高拼好。

拼好之后我们再交给修复人员,由修复人员按照他们的工作程序来进行兵马俑的修复,一件一件来进行修复,已经修复了140余件。

在发掘的时候,我们还对土遗址进行了保护和加固,也对所有资料进行了3D扫描。

考古工作可以说是一个破坏性的过程,因为挖完之后,可能这些东西迹象已经不存在,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多留下一些资料来,供我们研究,供我们后代研究,供社会人员研究。当然,最重要的是编写报告。目前第一阶段报告已经编写出版了,现在我们正在编写成下一阶段报告,希望在不长的时间内能够跟大家见面。

供图/申茂盛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鲜活灵动!秦陵青铜水禽等文物首次整体展出
央视新闻 2024-02-27
图记 | 守护“中国色彩”——探秘秦始皇陵彩色兵马俑修复
新华社 2023-10-09
图记 | 打卡古都西安的文化地标——秦兵马俑
新华社 2023-05-11
考古揭秘 制作兵马俑一共分几步?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3-19
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有哪些考古新成果?专家解读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3-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