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对谈|十五年磨一剑,一部填补空白的军事史横空出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4 20:00

主题:赵长征×黄朴民×孟宪实:春秋时代的战争

——《春秋车战》新书发布会

时间:2023年5月20日(周六)15:00—17:00

地点:PAGEONE五道口店

嘉宾:赵长征、黄朴民、孟宪实

近日,北大学者、《百家讲坛》主讲人赵长征出版了新书《春秋车战》。这本书以《左传》《史记》等经典史料为纲,系统梳理了战车的发展史和春秋时期的战争史,并从独特的技术视角解剖春秋军事。因其内容严谨、扎实、有深度,被军事史家黄朴民誉为“改变冷兵器时代军事细节研究长期滞后的现状,填补了学术上的重大空白。” 甫一出版,便在某知名网站历史新书排行榜第二,引发了读者群体的强烈关注。

5月20日,《春秋车战》作者赵长征、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黄朴民、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孟宪实,三位来自学界的嘉宾相聚北京PAGEONE五道口店,以“春秋时代的战争”为主题,共同解读春秋车战。

成书的机缘

作者赵长征是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师从著名文学史家费振刚先生。他曾花费数年时间点校朱熹的《诗集传》,由他点校的版本被中华书局收入“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一般认为是《诗集传》的最佳版本。除了北大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外,业余时间,赵长征也乐意为大众普及文史知识。2021年,他曾在《百家讲坛》主讲《春秋车战》,今年6月,《百家讲坛》还将播出他的新节目《金戈铁马》。另外,他还曾担任安徽卫视《诗·中国》的常驻嘉宾,他扎实的学术水平、机智的临场发挥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发布会开始,赵长征向大家介绍了为什么写这本书。早在2008年的时候,他和编辑杨晓燕经常在一起聊天,因为他的兴趣点在军事方面,编辑就约他写一本普通人也能看懂的中国古代军事史。为了写作这本书,赵长征阅读了大量的军事书籍,并先后在《文史知识》杂志上发表了《周郑繻葛之战与“鱼丽”之阵》《春秋车战中的单车战术》《说车轼》《〈孙子兵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管见》等论文,有了一定的学术积累。经过整整十五年的努力,他终于将这本书呈现给读者,关于这一次漫长的拖稿,赵长征曾半开玩笑地说:“一年不够就拖两年,两年不够就拖十年,十年不够就拖二十年。坚持下来,坚持就是胜利。只要编辑还没有被你拖死、气死,一切就都还有希望。”

赵长征给本书的定位,是普及性的书籍,要让大部分读者都能够读懂,并且感到有趣味。所以它不是严谨的学术著作,不能面面俱到地介绍春秋军事的每一个方面,在许多细节上也不做艰深、枯燥、繁琐的考据,只是把春秋战争史的主要脉络勾勒了出来,重要战役基本没有遗漏。同时,普及性的书籍未必就不能讲究学术性。虽然是一本普及性著作,但赵长征是以一种做学问的态度来写作的,力求写出自己的创见来。

战车与春秋时代的战争

春秋时代,诸侯力政,战乱频仍。这也是驷马战车的黄金年代,车兵成为军队主体,造成了上千辆兵车互相冲击的战场奇观。

在现场,赵长征为大家展示了春秋战场的主角——战车。春秋时期的战车,是单辕、两轮、四马的。前面一根很长的车辕,又叫“辀”。车辕的左右两边,各有两匹马,一共四匹,牵引着马车前进。车辕连着后面一根车轴,两者垂直相交。车轴两头各有一只轮子。车轴上面有一个车厢,车上乘三个人。中间的为御者,负责驾车,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司机。站在车左边的人称为“车左”,负责射箭,他的地位也最高,是指挥官。而站在车右边的人称为“车右”,负责近距离格斗。

那么,战车是从何而来的呢?关于战车的来源,有西来说,也有本土说。由于欧亚草原、西亚的马车起源远远早于中国,而中国的车又是在商代中晚期“突然”出现了成熟的形态,那么就存在这种可能:中国的马车,连同拉车的家马,都是由西方传入的。关于这一点,学者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中国的马车是由西方传入的,而另一派认为中国的马车是本土起源的。由于年代过于久远,资料过于稀缺,中国车子的起源问题始终笼罩着一层厚厚的迷雾。在新的突破性、决定性的考古材料发掘出来之前,“本土说”和“西来说”的争论,可能还会一直持续下去。

出土文物表明,早在商代中国就已经有战车,据《史记 · 周本纪》记载,牧野之战周武王更是发动了“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去翦灭商朝。那么早已诞生的战车,为什么说春秋才是车战的黄金时代呢?赵长征认为,首先,在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史书《左传》中,有许多关于车战的可靠记载。另外就是考古发现发掘很了多大规模的春秋时期的车马坑。综合上述两点可知,春秋时期确实是车战的最高峰。在这个高峰之前车战有慢慢发展的过程,从商代、西周一直发展过来,车在战争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高,各国车战的保有量也越来越高。到了战国以后,车就失去了绝对的优势,步兵和骑兵开始兴起,不再有春秋时期那种独步天下的感觉,所以春秋可以说是车战的黄金时期。在战车的黄金时代,发生了许许多多精彩的战争,其中不少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而关于战车的衰弱,赵长征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第一,战争地域的扩大和地形的复杂化。车战在中原各国兴盛,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北部有着大片的平原,适合战车驰骋。但是随着作战范围的扩大,战车就需要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地形。北方的戎狄的山地,南方的楚、吴、越等国的水网,都是限制战车机动的因素。第二,作战方式的变化。追求战胜的现实主义军事思想也慢慢取代了崇尚道德、礼仪的传统观念,诡计和诈伪被正面肯定,战争的表演性被取消。第三,军队成分的变化。从西周到春秋前中期,贵族和上层平民才有当兵的资格。随着战争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的兵员越来越多,大量的下层平民被允许加入军队。他们没有条件接受射御等专业训练,无法充当战车兵,只能充当步兵。

十五年磨一剑,唯细微处见真功夫

除了扎实的文字,《春秋车战》还汇集了丰富的图片资料,以出土文物与历史文献互证,细致展现战车发展的脉络,以及具体技术细节。而且还特别收录上海戏剧学院刘永华教授专门绘制的精美战车图,呈现古典军容威仪。关于刘永华的插图,背后还有一段有趣的经历。在刘永华绘制战车图时,赵长征和刘永华为了更准确地复原春秋车战的车右,对一个人拿武器的姿势反复推敲,甚至发生了争论。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从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可以看出这本书的写作态度是非常认真和严肃的。黄朴民认为,《春秋车战》体现了一种工匠精神。

孟宪实教授也高度评价了《春秋车战》的内容,他认为这本书叙事非常简洁,且具有强烈的历史的现场感。此外,赵长征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论也为本书画龙点睛,使得形象愈发鲜明。此外,作品也有很高的文学性。“这本书真的值得大家好好琢磨、好好看。” 孟宪实说。

席间,赵长征畅谈了未来的写作计划,他讲述了一整部中国军事通史的写作计划,并透露下一部书将围绕中国骑兵进行写作。

春秋时代浩浩荡荡已成历史,但我们仍应牢记古代的尚武精神,不要忘了我们的民族的少年时代是粗犷的,是进取的,是阳刚的。“春秋车战也正是这个时代很好的写照。”黄朴民说。

【相关图书】

《春秋车战》

作者:赵长征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品方:新经典·琥珀

【内容介绍】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这是礼崩乐坏的时代,也是车战的黄金时代

北大学者赵长征潜心十五年之作,一部填补学术空白的军事史作品

军事史家黄朴民、得到熊逸、考古学家许宏 诚挚推荐

春秋时代,诸侯力政,战乱频仍。这也是驷马战车的黄金年代,车兵成为军队主体,造成了上千辆兵车互相冲击的战场奇观。

战车的构造和功能是怎样的?

车上三名武士有何分工?

战车是西方传来的,还是本土孕育的?

风驰电掣的战车,怎样影响了中国历史?

曾经制霸战场的战车,又为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本书结合海量图文资料,基于扎实的考据辨析,从军事、历史、考古、文学多维度俯瞰春秋军事,细致展现战车发展的脉络,以及具体技术细节。从繻葛之战到笠泽之战,梳理春秋时期的重大战役,重现古代战争的真实场景;从平王东迁到勾践灭吴,还原霸业转移全过程,复盘列国兴衰的历史教训。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赏读|李亮:社会形态演变与政霸体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1
历史|宋襄公“不鼓不成列”,真的是“蠢猪式的仁义”吗
历史学堂君 2024-03-30
越南“特斯拉”美股横空出世,背后支持的中国电池企业有哪些
澎湃新闻 2023-08-29
突袭别尔哥罗德的多重动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7
天镜万景永定河(之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