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2022,我学会了“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02 08:00

我在农村出生长大,和很多农民一样有不囤货的习惯,觉得囤货既浪费钱也占地方,总是要等东西用完或用坏了才肯买新的。

2022年之前,即使经历了两年的新冠疫情,因为很少直接波及自身,我也没有囤什么物资。但在刚过去的2022年,我上班的小镇也经历了几次封控,附近小区也好几次出现了确诊和密接,一时人心惶惶。

现实是最好的教育。在2022年,我开始囤口罩、肥皂、油米泡面咸肉,数量虽不多,但种类不下十几种。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望着家里囤积的一堆物资,我内心平静如常,那几段封闭的日子,都是靠平时囤的这些物资扛过来的。

疫情之下,家庭个人的物资储备也应常态化。这种储备不是消极等待,也非过度堆积,而是基于未来不可测因素的积极适度合理准备,是平时有意识累积,而不是风一来拼命无脑抢购。

我回想以前的农村,农民之所以不囤东西生活也能照常,是因为乡镇和农村的小店天天开着,常用的物资充足,只要有钱就能买到。但生活总会遇到意外,有的东西就算有钱有时也买不到,所以“囤”给了我安全感,培养了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进而言之,要囤的不仅只是物资,还有知识和积极乐观生活的精神。

疫情终将结束,囤还要坚持,还要不断丰富它的内涵。加油,2023!

文/童襄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从“说走就走”到看重性价比 “囤旅游”香在哪儿
中国青年报 2024-01-05
机票也可买来攒起 “双11”流行“囤票游”
成都商报 2023-11-09
过年坚果到底该怎么囤、怎么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20
2022年哪些地方的人最爱囤旅游?沪浙京消费力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23
半两财经|网传改定位异地购药攻略还炫耀大量囤药 网友:请将资源留给更需要的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