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15楼财经 | 中消协发布商品房投诉报告:仍有房企利用自身强势地位“压榨”消费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1-02 10:18

11月2日,中消协发布《商品房投诉情况专题报告》。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报告针对房屋质量、价外加价、违约、违规诱导购房人、中介等方面对商品房投诉进行分析。中消协表示,房地产行业逐渐进入调整期,但是部分房地产领域经营者仍未摆脱卖方市场思维,仍在利用自身强势地位,通过各种手段“压榨”消费者以图牟利。

案例:房企公然多收消费者50万元“改造费”

2019年5月,蒋先生购买了江苏省南京市某楼盘的房子,刷卡付款时蒋先生被要求按照2笔刷,一笔是276万多元,另一笔50万元,两张收据的单位名称不同,其中50万元为改造费,收据单位为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当时未给出改造项目和标准,且合同内未体现50万元改造的内容。后经过了解,与蒋先生同一下叠户型的其他业主存在未收50万元改造费的情况。南京市消协房地产消费维权专业委员会工作人员调解下,该公司最终将50万元费用退还给了蒋先生。

厦门市消费者张女士于2019年7月2日通过厦门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购买房产一套,面积为84.08平。2021年6月18日交房,房地产公司提交的验收材料显示实际测量面积为83.28平(面积差为0.8平,差价为31439.2元),房地产公司表示按合同约定面积差不到百分之一的不退差价。合同第五章第十三条面积差异处理方式第一款约定:套内建筑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据实结算房价。补充协议约定:建筑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大于1%并在3%以内的含3%时,按合同单价据实结算房价。消费者认为主合同约定明确,不需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相关内容是对主合同的完全背离。买卖双方就此产生争议。

纠纷:有开发商随意收取房价外费用

中消协表示,普通消费者由于商品房交易频次少,相关知识比较缺乏,而房产交易中又关联金融等多个行业,使得商品房交易问题复杂化,消费者通过买卖商品房实现居住需求的同时,也经常发生消费纠纷。

在房屋质量方面,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房屋质量差,墙体及天花板开裂,地基下沉,屋面漏水渗水,管道渗漏不通等;精装修房暗藏玄机,如用材不实,高端宣传、低标配置,工艺粗糙、质量不过关等;隐蔽工程偷工减料,使用次品材料等;水电管线布设不规范,使用不合格、劣质材料等。同一小区工程质量相仿,出现质量问题时容易引发群体投诉;房屋有质量问题不及时维修或维修质量差。

在房屋价格方面,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买房被要求购买装修包、升级包等费用,变相提高房价。一些摇号热销楼盘的置业顾问隐晦告诉购房者,不买“装修升级包”就无法签订购房合同;随意收取房价外费用,如团购费、排号费、改造费、开户费等;混淆定金、订金、意向金等。有的开发商销售时收取诚意金,选房时未经消费者同意将诚意金转为定金并开具专用收据。发生纠纷时以定金不退为由拒绝退款。

在售楼宣传方面,消费者投诉主要问题有:隐瞒房屋性质,违规诱导消费者交易,比如隐瞒限售房情况(限售期内不能过户)、公寓房的产权年限(大多为40年)等,损害消费者权益;通过图片文字、现场展示、口头承诺等形式作虚假宣传、虚假承诺;以协助办理贷款为名诱导不具备条件的消费者购房;隐瞒重要不利因素,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比如周边设施情况等;夸大宣传房屋的有利条件,诱导交易,比如学区房、交通条件等。

在合同履行方面,消费者投诉主要问题有:交付的房屋与样板房、楼书宣传等不一致。如房屋层高变低、多出横梁等;房屋面积缩水,与合同约定面积不符;开发商延迟交房,拒不承担违约责任;交房后,不能及时协助业主办理过户;绿化带、健身区等未随房交付或改为其他用途,如游泳池变停车位等;利用补充协议、特别约定等方式推行不公平格式条款。

在房屋中介方面,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一些房屋中介弄虚作假,比如发布虚假房源信息、房源价格不透明、隐瞒房屋的真实情况等;有的存在乱收费现象,比如未告知或未经消费者同意收取代办费、银行贷款手续费等;有些房屋中介违规操作,比如泄露买卖双方个人信息、承诺办理银行贷款、代替银行为买方做资金监管、将购房款据为己有或者挪作它用等;有的中介公司及工作人员混淆网签备案、网签居间、抵押等概念,误导购房人,使其支付首付与中介费后无法实现网签过户;有些利用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或未按照合同内容履约等。

消协:部分房地产领域经营者仍未摆脱卖方市场思维

中消协表示,坚持“房住不炒”,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与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房地产行业逐渐进入调整期,但是部分房地产领域经营者仍未摆脱卖方市场思维,仍在利用自身强势地位,通过各种手段“压榨”消费者以图牟利。

房地产企业应当依法诚信经营,保质保量合格交付。房屋中介机构应当加强管理,有效约束从业人员,切实履行应尽义务。

此外,中消协提醒消费者购房要注意多看多问,加强自我保护。要仔细查看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中介机构的资质、信誉。购买新房时,注意查看《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或《商品房销售许可证》。对于房屋位置、环境、配套等情况,切勿轻信口头承诺,重要内容一定要写入合同。注意了解房屋产权、限购政策、贷款条件等相关内容。自身不符合购房条件的,不要抱侥幸心理,寄望经营者的不实承诺。签订合同前,要认真阅读、完整理解合同条款及补充协议、合同附件,比如房屋面积、楼层、房号、房屋价格、交房时间、交房标准、解除合同的条件、违约责任等。要注意保存楼盘和中介的宣传资料、购房合同、付款票据、样板房资料等证据,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收房验收时,要根据购房合同约定的标准对房屋工程质量及配套设施一一验收,并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可以聘请相关监理机构、专业验房人员一起验收,注意查看并保存好《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发生纠纷,及时依法维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房屋中介把承重墙“忽悠”成隔断墙承诺可以打通改造 被消费者告上法庭赔了20万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31
楼市315|提振消费信心 向楼市乱象说“不”
央广网 2023-03-02
江苏南京消协发布房地产投诉五大热点,涉及违规收费等问题
中国消费网 2022-12-10
中消协提醒防范商品房买卖租赁等领域不公平条款
新华社 2022-09-22
中消协点评房屋领域十大不公平格式条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