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生命舞者的十四载—记芭蕾女孩李月再次登上残奥舞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14 12:59

2022年3月13日,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盛大举行。北京以共享、绿色、开放的姿态让全世界记住了这座伟大的双奥之城。而残奥会闭幕式通过一个个感人瞬间传达的残疾人不屈命运奋力拼搏的奥运理念也让全世界为之动容。这其中李月的人生故事尤为能让全体国人产生共鸣并为之感动。

时空交叠 芭蕾女孩的再次回归

2008年9月6日,北京残奥会的开幕式舞台上随着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悠然响起,一位手拿红色芭蕾舞鞋的小姑娘出现在聚光灯下。在她身边围绕的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们,她们用双手代替小姑娘跳动的足尖。众人手臂舞动,展现着芭蕾舞的优美雅致。这位姑娘就是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左腿的"芭蕾女孩"李月。坐在轮椅上,李月圆满了自己的"芭蕾梦",继续着自己"永不停跳的舞步"。

十四年过去,当李月再次接到奥组委的邀请参加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表演时,她感到既意外又熟悉。而此次演出,李月想的最多的就是怎么把表演的效果展示到最好。当时光重叠,十四年转眼过去,那些发生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瞬间至今都让李月念念不忘。“2008年9月6日在鸟巢表演的那个夜晚,是我永恒的回忆。08年经历了太多……14年了,还是这个舞台,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仿佛什么都没变,但这个世界又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还是那个我,模样或许变了,逐梦的心却依然…”李月说。

配图:李月在2022冬残奥会闭幕式后台

14年后的李月也从一个懵懂的小姑娘成长成为了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女孩。就像最早接李月来北京的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国际芭蕾教育联盟秘书长邹之瑞老师所说:那年(2008年),全世界都在这座十万人体育场的中央认识了李月。14年的岁月如流,月月又一次在鸟巢体育场与世界重逢。月月成长了。我们都知道月月成长的不易。也知道月月的坚持和乐观。相信伴随中国的快速发展,月月会越来越好。

配图:李月和邹之瑞老师

从废墟中长出的生命之花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5·12汶川大地震,李月生活的北川是当时的重灾区之一。5月15日上午,只有11岁的李月,在坍塌的学校废墟下坚持了70多个小时后被救出。

配图:地震时李月所在的学校

据当时救援李月的指战员李虎回忆,李月是在学校废墟最底层的碎石堆上被发现的,被发现时她后半身被压住,无法动弹。而更恐怖的是距离被发现,李月已经在废墟下熬了60多个小时。勘测完现场情况后,李虎第一个钻入了离小女孩最近的缝隙间,这个缝隙只有一平方米大小,被墙体交错相压着。环顾四周,在距小女孩不到1米的左墙上悬着两块楼板,摇摇欲坠。李虎一边清理小女孩身边的残损物,一边不停地和她交谈。两人只对视了一眼,李虎就不敢再去对视那双漂亮的大眼睛,他怕自己会哭出来。

李虎服役九年参加过无数次救援,但这次他束手无策,不敢动用任何救援器材,因为他不知道李月伤到哪里,更不知道这废墟能稳定多久,甚至继续坍塌。当李虎刨到李月的左腿时,就没办法再继续了,压住李月左腿的是房屋的大梁,而此时李月的小腿已经没有知觉了。

到了15日上午9点,医生检查后认定,李月的左腿已无知觉,丧失功能,只能切除。但李月依然坚持。“我要腿,我要腿,我要保腿。”她用尽最后的力气哭着说。无数次,李月幻想着有那么一天,自己也能穿上漂亮的舞裙,成为舞台中心那个翩翩起舞的“芭蕾皇后”。而废墟下的这70个小时,她就是靠这个梦支撑活下来的。 

李月的意识越来越模糊了,她挣扎着对李虎说,“叔叔,我要我的腿,出去后我跳舞给你看。”中午11点,劝说无果,救援队伍决定强行施救。

"不要截肢,不要截肢。"看见有锯子被拿过来,李月大声哭喊。"不是锯你的腿,我们是锯木头。锯掉木头,你就能出来了。"医生赶紧"解释"。11点28分,李月被蒙住双眼,注射麻药。两分钟后,废墟里传来撕心裂肺的喊叫,几名女军人转身抹眼泪。

11点34分,现场医生集体合作,给李月缝合伤口。李月时而喊疼,时而哭泣,"没有腿,我不想活了"。一名护士流着泪鼓励她,"你不活了,我们还那么辛苦救你干什么,要忍住,要忍住啊!"

 15分钟后,医生退出了废墟。李虎再也没有勇气多看李月一眼,他跑到教室后的树下,失声痛哭。李月丢掉一条腿,捡回一条命。

“在部队服役时作为军人我只是做了一名军人应该做的。因为特殊的缘分和情感一直担心牵挂着李月这孩子。是大家用实际行动和大爱拖起了月月的成长之路,一点点在实现她儿时的梦想。没有什么比看到她进步更让我欣慰了。”这之后当李虎看到李月的成长,他这样说。

之后李月随救援部队来到第四军医大唐都医院进行后续治疗。在治病期间,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王晶特意飞来西安看望并且希望她不要放弃梦想,北京的李广友全家从北京赶来并守在医院一楼给李月送来了儿子李均蔚用压岁钱买的电脑,希望李月在医院面对痛苦不要孤独,最后李月在中国残联的安排下来到了北京博爱医院—中国康复中心治疗,在康复治疗中收到了奥组委残奥会开幕式节目表演邀请。

芭蕾圆梦 红舞鞋感动世界

汶川地震发生时,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的筹备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中。当时, “芭蕾女孩李月”引起了执行总导演张继刚的注意,为了能够再次让小李月舞动起来,继续心中的梦想,也为了给灾区人们送去温暖和希望,一个为全世界翩翩起舞的梦就发芽了。

7月20日,残奥会开幕式团队找到了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李月,希望她能参与残奥会的演出,所表演的芭蕾舞节目,一半是传统的芭蕾舞动作,一半则是来源于她从地震废墟中挣扎被救出的内容。

从7月27日排练开始,李月和妈妈的生活便成了“两点一线”。不到6点就起床,进行康复训练。11点左右,没来得及吃午饭,便从南三环外的康复中心赶往北四环的西藏学校进行排练,往往夜里零点才到家。

排练过程中,李月想方便时,妈妈李加秀都要背着她到百米之外的卫生间。没有座便,妈妈要蹲下来握住女儿伤残的腿,让女儿蹲下来方便。有几次因为排练太辛苦李月和妈妈说,“我不想练了,太累了。”但话音未落,两人又匆匆回到了排练现场。

彩排成功后妈妈流下热泪,女儿表演时,李月的妈妈李加秀一直握着拳头,手心都攥出了汗。表演结束后导演打电话告诉她“月月表演的很成功”,听到这句话,李加秀流下了热泪。“看到娃娃她的动作和表情都很自然,很美,我为她骄傲。”看到女儿表演成功,她终于松了一口气。

“残缺的肢体一样可以演绎完美的艺术。”2008年9月6日,在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李月终于在“鸟巢”重新起舞,双手高举红色芭蕾舞鞋。醒目的红舞鞋在“鸟巢”的舞台上跃动——那是李月追逐梦想的脚步,一只“永不停跳的舞鞋”。

14载携手追梦人 再登世界舞台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李月就拒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和大多数普通女孩一样回到学校学习。从2013年到2019年6年间,李月一直在艰难的进行身体康复。其间还做了几个大手术,李月始终用超越常人的乐观与豁达去迎接这些身体的挑战。李月回忆说“每次手术其实我都很抗拒,又知道自己必须接受。”

经历了起伏的人生轨迹,李月似乎从灾难里重新找到了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方法。

2010年开始李月将自己的才华投向了写作领域。现在李月已经出版了三本文集,记录了地震以来,她的成长历程。

而在李月的生命中,曾经对舞蹈的执着也被放大到对整个艺术领域的热爱。而曾经飞扬的舞步也变成了轻盈的画笔,去恣意描绘她对绚烂人生的想法。近几年,李月一直坚持学习美术,希望在美术绘画领域继续深造,在舞台设计、插画等领域继续发展。现在李月在资助她的一位好心叔叔的贸易公司工作,业余时间她仍旧保持着学习的习惯。

配图:李月的素描作品

2008到2022,李月带着她对人生的崭新理解,重新绽放在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的舞台上,14年5000天的光阴,不仅仅给了她治愈残缺的能力,更赋予了她与生命和解的底气。

配图:2022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彩排

配图:李月在2022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上表演

重新登上奥运会演出的舞台,李月也感受到了一群和她一样追梦的年轻人的温暖,“08年是和芭蕾王子吕蒙哥哥合作,这次是和青年舞蹈家刘迦哥哥搭档。这次搭档还有一个妹妹是08年一起演出《永不停跳的舞步》的汪伊美妹妹,14年后我俩再次走进鸟巢都在感慨,小时候觉得鸟巢特别特别大,现在看并没有那么大。在这一次排练中,遇到了特别多08年排练时的老师朋友,十几年了大家再次见到依然感觉很亲切,也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热爱,这种感觉温暖有力,是坚持带来的吧。”李月说。

感恩与治愈 美好生命的奇妙交集

优客工场、共享际创始人毛大庆(时任凯德置地(中国)副总经理),在汶川地震后火速赶往震区帮助战士们进行救援,他用手刨土在废墟上救人,手指受伤血肉模糊也未曾有一句怨言,因为这是他童年有着别样的感情与回忆的地方。也是在那时,他从报纸上偶然看到了关于李月的消息,毛大庆内心深受触动,他看到李月眼中的绝望、无助和对未来的茫然。

回到北京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毛大庆接到了朋友的电话,朋友表示在汶川地震中有个受伤的女孩,将从西安送至北京接受治疗,询问毛大庆是否可以一起帮助这个孩子。毛大庆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朋友的请求,还为女孩准备庆生。缘分就是如此的微妙,这个需要救助的女孩,就是李月。

毛大庆在了解李月情况后,发现她的家庭并不富裕,父母在她年幼的时候便离异,毛大庆决定开始资助李月帮助她完成学业,完成她的舞蹈梦想。毛大庆说:“在看到李月的时候,心里便‘咯噔’了一下,也是那一瞬间,我便无法拒绝这个孩子。”毛大庆建议李月和她的妈妈留在北京,他和凯德置地的同事们给李月找学校,资助她上学,帮李月母女俩租房子,还让自己的女儿和李月做朋友。由于李月受到创伤,还尚未适应新的环境,毛大庆会经常陪她聊天,开导她,让她变得开朗起来。李月把毛大庆夫妇视为父母,白小红女士为孩子学习美术,实现爱好梦想,跑前跑后,花了大量心血,

除了帮助李月,毛大庆也热衷于慈善事业,他联合众多地产、金融界的大咖成立公益跑毛线团,穿越戈壁、跑过公园,用一次次的奔跑为公益做着贡献。他表示,做公益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其实给贫困学校的孩子买个篮球架就能实现孩子们的体育梦想。为了让捐款落到实处,毛大庆还成立了资助学校考察团,爱心人士会主动用空闲时间去实地考察。

李月舞蹈梦想的实现还少不了一位伯乐,他就是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国际芭蕾教育联盟秘书长邹之瑞。2008年,李月从四川北川转到西安接受治疗再转至北京,邹教授全程对她进行陪伴。邹教授很心痛这个女孩,一场地震带走了她的腿,似乎也带走了她的舞蹈梦想。邹教授不断地鼓励着孩子,就算只有一条腿也是可以跳舞的,正是这样一次次的鼓励,让李月从最初的心如死灰逐渐燃起了希望,慢慢重新开始康复训练,坚定决心继续踏上那条通向舞者的道路。

北京企业家李广友和同事们在李月毕业后,一直在李月事业成长上帮助着李月至今。


配图: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演出结束后李月和毛大庆合影

配图:李月和毛大庆

谈到李月再一次站在“鸟巢”的舞台上,毛大庆说:“14年来,我们伴随着孩子长大成人,其中甘苦,很少有人知道。我这女儿,历时14年,从08夏季残奥会开闭幕式到今年冬季残奥会闭幕式,代表汶川地震中的青少年和中国残疾人,将再次登台。我内心是挺激动的。”

配图:李月近照

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从一个黑夜不关灯睡觉的小姑娘,到站在世界舞台闪耀的“生命舞者”,李月就这样坚强的走过来了,当我们再次直面世事无常却对生命报之以歌的时候,人性的光芒才能在群星闪耀时熠熠发光。

配图: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演出结束后的李月

配图:李月和资助她的爱心人士合影

配图:一直在工作上给予李月支持的李广友和公司同事们

文/张郁唯

编辑/张郁唯

相关阅读
时隔五年 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将重返国家大剧院舞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4
志愿者韩梦:冬残奥村舞龙受热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25
冬残奥赛场|朱大庆获银 中国冬残奥军团首夺雪上项目奖牌
新华社 2022-03-05
无缝衔接 冬残奥电力保障转换就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02
上海芭蕾舞团排练新作致敬“逆行者”
新华网 2020-03-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