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成套农具+大型水利工程 良渚古人这样种粮食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26 23:05

近年来的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表明,发达的稻作农业,不仅为良渚先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粮食,更为良渚文明的辉煌创造了有利条件。正在吉林长春展出的“良渚文化展”上,90件(套)珍贵文物,让观众窥见五千年前良渚古国的辉煌成就。

伪满皇宫博物院副院长傅雪莹:我们在这里展示了碳化稻谷遗存。良渚古城遗址中共计出土了20万公斤的碳化稻谷。先民们发明了成套的农耕用具,组织兴建了大型水利工程,大规模种植水稻,每亩的产量可以高达140公斤。发达的稻作农业为良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玉琮是良渚文明的首创器型,也是当时的重要礼器。这枚 “神人纹”玉琮出土于浙江余姚的反山王陵遗址,高4.7厘米,最大直径8.9厘米,上面雕刻着精美的纹饰。

伪满皇宫博物院副院长傅雪莹:精湛的微雕工艺体现了良渚先民们高超的玉器制作水平。除良渚遗址外,在后世的考古发掘中,也有大量的玉琮形制的玉制品出土,这说明良渚玉文明被后世广泛地借鉴和吸收。

红山·良渚 构建中华文明早期面貌

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的格局,最具代表性的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沈阳博物馆举行的“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主题展览,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壮丽与辉煌。

红山文化因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发掘而得名,年代为距今约6500—5000年。展览中,从马鞍桥山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到红山文化时期人们的生产方式。

沈阳市文博中心藏品研究展览部王闯:成套的农业工具,有石斧、石耜、石刀、石磨盘、石磨棒。(其他)像细石核、细石叶反映了渔猎经济的成分存在。红山文化以农业为主体,兼有渔猎的这么一个农猎兼营的经济形态。

良渚文化,农耕工具多种多样,稻作农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沈阳市文博中心藏品研究展览部王闯:良渚它既有大规模的农田,又有大型的粮仓,这说明当时生产稻作粮食有了很大的剩余,才能够支撑它有这样一个储存粮食的粮仓。它的生产工具配套也是非常齐全的,有石锛、石斧,甚至还有石犁。

在展出的有关良渚文化的文物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表达一定的含义特殊的符号。

沈阳市文博中心藏品研究展览部王闯:在良渚文化当中发现了大概不下五六百种的符号,这些符号,有的是重复排列和出现,它具备了最初级的书写系统,是有一定的意义和故事的。比如说这件陶罐,最左边弓箭,然后第二个有可能是个陷阱,第三个是一个爬行动物,这个是渔网,这边是石钺,这边是鱼,下边还有陷阱。我们看到大致在讲述了一个狩猎、捕鱼的过程。

编辑/朱葳

相关阅读
防洪减淤保障3市9县区!东庄水利枢纽建设如火如荼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24
收割机变成“老师傅” 智慧化收储粮食尽显“科技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14
水利部针对8省启动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 多地这样保夏种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13
主汛期将至 湖北去年汛期受损149处水利工程全部修复完成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15
一趟行程满足两种体验 直升机+赏樱花 解锁全新视角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