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装修公司拿钱跑路,根治预付费陷阱需见招拆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7 14:00

装修进行了一半,装修公司却跑路了。湖南长沙市民蓝先生没想到自己竟然遇到了这样的奇葩事。蓝先生此前与某装修公司签订装修合同,约定对方包工包料负责装修,并支付了11.5万元装修费。可装修进程极为缓慢,之后装修公司突然人去楼空。像蓝先生这样遭遇装修公司跑路的人不在少数。

装修是个复杂工程,环节多、时间长、信息不对称严重,对普通家庭来说可谓费心费力。一些装修公司推出的预付费模式,给出诸多让利优惠,的确很有诱惑力。但这一模式也容易衍生灰色空间,最突出的就是,在装修过程中,不少装修公司会向消费者收取预付费后,就会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现实中,装修市场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装修公司以低价竞争、最后卷款跑路的现象时有发生。经梳理发现,仅今年以来,就有多家知名家装企业被曝分公司或经销商跑路,涉及不少消费者,有的甚至还没有动工,装修公司就玩起了失踪。还有一些不良装修公司利用各种优惠折扣吸引消费者,短时间聚收大量装修预付款后携款跑路,给消费者带来资金财产损失。

家装企业 “跑路”与健身美容等行业预付费模式相似,消费者需要一次性缴纳一大笔费用,在后续相对较长的时间内才慢慢完成。事实上,过去很多家装公司是不收预付款的,多数是采取分批付款的方式。近年来,一些跑路的公司收了预付款,服务跟不上,业主受到很大损失,投诉无门现象时有发生。先装修验收合格后再付款,不交预付款,这样的付费方式让业主不用担心被卷款潜逃,验收合格再付款还能控制施工质量,这才是最合理的方式。

当前装修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很多装修公司刻意通过低价吸引消费者,事先就把盈利的重心放在预付费上,尤其是一些装修公司的格式合同给收取预付款后跑路埋下了“坑”,导致消费者维权难。面对一些装修公司涉嫌虚假宣传,用低价吸引消费者,收取预付费干到一半“跑路”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当该出手时就出手,切实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绝不能让图谋不轨者得逞。

装修市场普遍“水很深”,也预示着行业的发育还未真正成熟,要防止装修公司拿钱跑路,必须多方携手,形成合力。

一方面,消费者在选择装修公司时,务必谨慎审查装修公司的资质、信誉及相应注册资金,尽量选择已成规模或有较好口碑的装修公司,签订合同时,对于装修项目、工期、材料名称及产品规格、数量、价款,付款方式和违约责任等均要明确约定,避免“踩坑”。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要落实事前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装修公司注册和运营标准,提高家装行业市场准入门槛,同时应当加强风险预警,加大执法力度,将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装修公司列入诚信黑名单,健全家居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引导市场主体诚信经营。

装修属于大宗消费,先期需要付费的价格动辄上万元到几十万元,有关部门对这种预付费装修模式应加强监管。随着家装市场需求日益多样,预付费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打着“去除价格水分”的旗号,宣称让消费者明白消费、拒绝隐性开支营销模式极易让消费者权益受损,而用低价吸引眼球,再挖空心思加价“把戏”并不高明,消费者要擦亮眼睛不要被眼前“画饼”牵着鼻子走,管理部门更不应袖手旁观,姑息养奸。明码标价,诚信经营,扎实做工,确保品质,才是家装业赢得市场的利器。

文/吴学安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半两财经|事关美容等行业预付费“霸王条款” 最高法公开征求意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6
还没动工 装修公司就跑路了 记者揭秘装修预付费陷阱
法治日报 2024-06-06
预付费合同内容生变,消费者权益不能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4
谨防预付消费“馅饼”变陷阱
经济日报 2023-01-20
预付费监管平台要有大作为 不让商户钻空子玩猫儿腻
北京晚报 2022-08-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