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念好大食物观的“山海经”
新华社 2024-05-14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应充分运用好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科学思维,念好不断满足百姓食物多样化需求的“山海经”——“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

大食物观把握住了人民群众“吃饭”需求侧对“大农业”供给侧的新要求,既要数量,又要多样,更要质量。

“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还包括丰富多样、营养健康的食物需求,如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大食物观顺应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历史性转变。中国14亿人口,每天一张嘴就要消耗192万吨菜;牛奶消费群体,早已从老人小孩拓展到各年龄层,还被加工成营养含量更高的奶酪、黄油……

有什么样的食物需求,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农业供应。

“保供”万家餐桌要有山西吕梁的小米、甘肃定西的土豆、江西赣南的脐橙……还要有智利车厘子、泰国榴莲、越南火龙果、墨西哥牛油果……不仅供给种类、产量、质量要提高,电商物流、交通运输、冷链保鲜等也都要跟上。

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引领下,“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不断拓展,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农业科学的开发与自然保护相辅相成。农林牧副渔依自然而生,因四时而成,靠环境而长。我们要呵护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遵循万物生长规律,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讲究时令、取之有度、因地制宜,遵循水土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特点,使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与大生态观相统一。在坚守耕地红线、生态红线的前提下,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不断延展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内涵外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更加丰富多样、营养健康的食物需求。

文/新华社记者王立彬、涂洪长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榴莲自由”背后,大食物观如何影响市场?
中新经纬 2024-05-28
用好科技创新,丰富百姓餐桌
光明日报 2024-05-23
因地制宜践行大食物观
经济日报 2024-05-17
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
经济日报 2024-05-14
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
人民日报 2024-05-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