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刘炳江:“十四五”期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的目标如何完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08 23:03

十八大以来,我国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之大前所未有,但要继续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十四五”开局之年成绩如何,未来如何完成“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的目标?北京青年报记者就此对全国政协委员、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进行了专访。刘炳江表示,当前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偏高,遇到不利气象条件,环境容量降低,空气质量还会有所波动。要力争通过5年努力,让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重污染天数下降幅度更为显著。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让“北京蓝”常在、“中国蓝”常在。

谈蓝天保卫战

严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

北青报:蓝天保卫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们明显感觉到蓝天白云变多了。蓝天保卫战都取得了哪些成绩?

刘炳江:近年来,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特别是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改善明显。全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占比从2015年的2.8%降到2021年的1.3%,降低了54%。重点区域改善更为显著,降低了71%,北京更是降低了81%。

扣除沙尘后,近年来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严重污染天气占比均低于0.1%,可以说基本消除了严重污染天气。并且,现在的污染发生频率大幅减少,污染范围相对集中,污染时间较短,污染程度较低,没有了日均值爆表情况。

2020年,全国PM2.5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261个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8.8%;全国优良天数比率为87.0%,比2015年上升5.8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

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34.8%;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46.3%、39.2%和25.0%。其中,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7.5%,较2015年上升6.3个百分点。

北青报:空气质量改善有“天帮忙”,更重要的是有“人努力”。“十三五”以来我们都做出了哪些努力?

刘炳江:“十三五”以来,生态环境部会同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化解钢铁过剩产能超过2亿吨,退出煤炭落后产能超过10亿吨;6.5亿吨粗钢产能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和分类整治,重点区域实现动态清零。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2015年的64%降至56.8%;完成散煤替代2700万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基本实现平原地区散煤清零;淘汰小型燃煤锅炉30余万台,重点区域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基本清零;全国超低排放煤电机组累计达10.3亿千瓦,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

在运输结构调整方面,淘汰老旧机动车超过1400万辆,新能源车保有量增至492万辆,新能源公交车占比从20%提升到60%以上;车用油品和汽车全面推行国六排放标准,与2013年相比,油品硫含量下降90%以上,新生产重型货车污染物排放水平下降90%以上,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在科技支撑方面,组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经过3年的努力,在成因机理、影响评估、精准治理等方面实现了一批关键技术突破,弄清了区域秋冬季大气重污染的成因,组织专家团队深入“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开展“一市一策”技术帮扶,圆满完成总理基金“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制度创新方面,成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长三角、汾渭平原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持续开展重点地区蓝天保卫战监督帮扶,层层压实空气质量改善责任。

通过上述工作,推动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

谈“十四五”优良天数目标设定

人为排放导致的重污染天数进一步减少

北青报:“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87.5%,这个目标仅比2020年高0.5个百分点,有观点认为这个指标设置太低了,您怎么看?

刘炳江:2020年全国优良天数比率为87%,比2015年上升5.8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推动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需要说明的是,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排放强度有所降低,对完成目标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通过国际通用的空气质量模型,科学评估了疫情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疫情对PM2.5浓度影响为2微克/立方米,对优良天数比率影响为2.2个百分点。扣除疫情影响后,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25.0%;优良天数比率为84.8%,比2015年上升3.6个百分点,仍然超额完成“十三五”约束性指标。

我们提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31.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这一目标看似与2020年监测结果差距不大,但是如果与扣除疫情影响后的结果相比,相当于利用5年时间,实现全国PM2.5浓度下降10%、优良天数比率提高2.7个百分点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这与“十三五”要求大体相当。

北青报:在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明显减少,严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的情况下,“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生态环境部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哪些“硬骨头”?

刘炳江:如何完成“十四五”期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的艰巨任务,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的考验。

首先是科学设定重污染天气下降目标,分类施策,要结合不同地方的重污染特征和成因,分区分类研究提出重污染天气的差异化控制目标。重污染天气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要求下降幅度更大;已经基本消除重污染的地区要持续改善不恶化。还要充分考虑沙尘等自然因素和烟花爆竹燃放、秸秆焚烧等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对重污染的可能影响,合理设定目标。力争通过5年努力,扣除沙尘影响后,全国人为排放导致的重污染天数进一步减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重污染天数下降幅度更为显著。

重污染天气的发生,诱因是不利气象条件,主因还是污染物排放量超出环境容量,我们要统筹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强化治本。“十四五”期间,将按照协同治理PM2.5和O3、协同控制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推进空气质量改善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结构调整,持续开展清洁取暖和治污减排,从根本上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还要积极治标。我们要进一步提高预测预报能力,为提前应对重污染天气提供技术支撑。继续坚持行业绩效分级,采取差异化减排措施,精准施策,鼓励优质企业良性发展,倒逼落后企业升级转型。优化调整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依法依规开展应急响应,确保减排措施切实有效,真正起到“削峰降速”作用,守好消除重污染天气的最后一道防线。

谈散煤治理

进一步扩大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范围

北青报: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保持高位且仍在持续增长,煤炭消费比重超过50%。您提到从根本上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清洁取暖也是方法之一。目前散煤治理进展如何,清洁取暖改造情况如何?

刘炳江:2021年全国完成散煤治理420万户左右。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地方联合印发《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明确要求2021年新改造尚不具备安全稳定通气条件的、尚未经过一年实际运行检验的,不得拆除原有燃煤取暖设施,同时采取清洁煤取暖兜底保障“双保险”方式。山区等暂不具备改造条件的地区,可以使用洁净煤、分散式生物质能等方式采暖。同时,积极配合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全力做好气源电源等供应保障。

2021年,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通过竞争性评审,新增20个城市纳入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范围,每年奖补省会城市7亿元、一般地级市3亿元,连续支持3年。对于清洁取暖试点城市,中央财政在一定时期内适当给予运营支持,2021、2022年清洁取暖运营补贴分别为35亿元、53.5亿元,都已经下达到位,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差异化精准实施清洁取暖补贴,重点向农村低收入人群和困难群众倾斜。

采暖季前,我们组织对2021年“煤改气”“煤改电”改造工程情况开展排查,对发现的重点问题及时交办督促整改,并两次组织问题整改“回头看”。进入采暖季后,继续实施驻点核实督办机制。从实际运行情况看,这个采暖季各地清洁取暖保障总体稳定,个别点位出现的问题,全部及时得到解决,群众温暖过冬得到充分保障。

北青报:下一步还有何新举措?

刘炳江: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在过去行之有效的做法上,总结以往清洁取暖经验,不断巩固现有工作成效。今年2月,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的通知》,将采取竞争性评审方式确定拟支持的城市,进一步扩大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范围,推动清洁取暖工作稳妥有序开展。

谈冬奥期间空气质量保障工作

精准实施区域联防联控

北青报:冬奥会期间的北京空气质量达到了有PM2.5监测以来最好水平。这是“人努力”,还是“天帮忙”?

刘炳江:冬奥会开幕以来,北京市空气质量持续优良,蔚蓝的天空将运动员在冬奥会赛场上的表现衬托得更加精彩纷呈。监测数据显示,2月4日至20日,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为历史同期监测最好水平。特别是2月4日开幕式当天,北京市PM2.5日均浓度更是低至5微克/立方米。

这主要得益于“人努力”,充分体现了多年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克难的成效。

2013年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内煤电机组近2亿千瓦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粗钢超过3亿吨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涉气“散乱污”企业6.2万家完成分类整治,实现动态清零。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基本淘汰,现存燃煤锅炉数量仅为2013年的五十分之一;散煤替代累计完成2100多万户,平原地区基本完成冬季取暖散煤清洁替代,减少散煤使用量5000万吨左右。车用油品和汽车全面推行国六排放标准;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100万辆提前淘汰。通过上述措施,大幅降低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推动空气质量显著改善。

此外,春节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管控到位。历史监测数据表明,春节期间集中燃放烟花爆竹每年都会引发重污染天气。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及周边7省(区、市)严格实施烟花爆竹禁售禁燃禁放,广大群众积极支持、清新过节,取得良好效果。区域内除夕、初一、初五和十五等重点时段均未出现污染高值,空气质量总体优良,为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与去年春节同期相比下降80%以上。

同时,冬奥会正值春节期间,部分企业放假停工,区域内社会经济活动水平大幅下降,交通流量明显降低。综合评估显示,区域内污染物排放减少三成以上,进一步助推了赛区空气质量改善。

当然,也少不了“天帮忙”,气象条件总体有利。赛事期间北京市冷空气活动较频繁,与历史同期相比,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偏低,风速偏高。特别是开幕式前后,北京、张家口等城市持续受到偏北冷空气影响,大气扩散条件相对较好,有利于污染物浓度下降。

北青报:在保障冬奥会期间大气质量方面,生态环境部都做了哪些工作?

刘炳江:赛事期间,我们精准实施区域联防联控。生态环境部会同北京、河北等8省(区、市)统筹赛事期间经济社会平稳运行、能源供给和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对部分污染重、排放量大、经济影响相对较小的企业和高排放车辆采取了临时性管控,措施精准到具体企业、生产工艺环节和车辆。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偏高,遇到不利气象条件,环境容量降低,空气质量还会有所波动,这需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让“北京蓝”常在、“中国蓝”常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编辑/马晓晴
校对/董一凡

相关阅读
暴雨黄色预警:8省区将现大到暴雨 广东江西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
中国天气网 2024-05-04
全国政协委员刘炳江:最大程度“人努力”,用更多减排量冲抵污染排放增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0
全国政协委员刘炳江:不再保留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并非“功成身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9
大众汽车集团2023年财务表现稳健,第四季度尤为强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2
传奇导演郭宝昌随宅门风云而去 离世前刚刚完成长篇小说《大宅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