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聚焦上影节|金爵奖评委见面会:花时间讨论电影是一种荣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5 11:02

6月14日,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场金爵奖评委见面会举行。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陈英雄、评委洛夫·德·希尔、马蒂亚斯·格拉斯纳、梁家辉、圣地亚哥·米特雷、松太加、周迅悉数亮相。

陈英雄与上海国际电影节渊源颇深,他曾担任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此次掌舵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陈英雄深感责任重大。“我们会深入地进行讨论,花时间讨论这些电影是一种荣幸。我本人并不会经常看很多电影,但上海国际电影节给了我机会和同行、电影人、朋友们集中精力看电影,并进行集中讨论,这确实是我的荣幸。”

东西方电影文化的背景和理念存在差异,但在陈英雄看来,电影其实就是一种相互沟通的语言,“我试着用这种语言来跟大家交流,我虽然是亚洲裔人,但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面,我们有同样的路径接触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我们要用开放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我就会集中心智通过电影表达我想阐述的内容。”

德国导演马蒂亚斯·格拉斯纳曾在多年前来过上海,此次出任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他也希望以参加电影节开拓“文化视野”,通过观看参赛片看到在德国不太能了解和看到的文化。

对澳大利亚评委洛夫·德·希尔而言,如果用一个词概括他在电影之城的期待,就是能够和“电影结合在一起”,“大家都会问‘什么是电影’,电影是世界性的、全球性的,这就是它的一种诠释。”

阿根廷评委圣地亚哥·米特雷则非常期待在电影之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和评委分享、和观众分享,能够与大家分享这一段经历,也就是电影的核心所在。”

但对于评选电影,米特雷不想提前心存任何期待。“我更喜欢电影带来的惊喜、刺激,和完全超乎想象的东西,我希望享受这独一无二的体验。”周迅也特别认同米特雷导演的说法 ,“我希望不带任何期待看电影,看这个电影能够给我们什么样的震撼和感受。做评委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事情,但这也是一个团队的合作,我们将用最真心、最真实的感受去跟每一部电影‘交流’,跟评委们讨论。”周迅此次能够出任评委非常开心,“爱电影的人可以看到很多平常看不到的电影,对于国外的电影人来说,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

曾主演过多部上海题材电影的梁家辉笑称自己是“老上海”,一路见证着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他主演的《我爱你!》曾作为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片亮相,今年变身评委,梁家辉深感“压力大”,但同时也“非常荣幸”。“做评委对于我是很重要的学习机会,上海是中国电影的摇篮城市,通过上海国际电影节能够认识到很多海外制作人、演员,还能跟他们一起交流,并见证电影行业各方面新趋势。”

对中国导演、编剧松太加而言,上海国际电影节是他的福地。他执导的《太阳总在左边》《河》曾于2011年和2015年先后入围亚洲新人奖;2018年,松太加的第三部长片《阿拉姜色》获得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大奖。松太加长期生活在青海,他的电影作品,一直在关注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和当地社会生活中的人物,在表现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因为身份原因,我的第一部作品就是从我熟悉的那片土地上开始的,慢慢再走进大众的视野。”松太加坦言,“这个过程特别难,希望有更多导演能够倾注于表达自己民族的生活,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件事。”

此外,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作为法国导演,陈英雄也希望通过拍摄电影促进中法文化交流,“我对于中国非常感兴趣,我非常渴望和中国演员合作。”一旁的周迅立刻“打趣”说:“导演、家辉哥和我已经可以创造一个故事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的交流。”梁家辉特别认同说:“我们通过电影进行文化交流,电影语言里没有国家之间的隔阂,我们这些人就可以做一个很好的故事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离婚》获得金爵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女主角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2
金爵奖评委见面会:电影产业活力来自新人 ,AI不能取代人类的创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7
聚焦上影节|​金爵盛典红毯仪式今日举行 上海电影节“首映率”创新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5
关注上影节|梁家辉:不喜欢现场改剧本和没有剧本的导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4
关注上影节|周迅:期待能充分感受到电影的震撼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