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授牌仪式暨《我爱北京天安门》爱国主义教育公益演出活动,9月6日在中国木偶艺术剧院举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实验学校的400名小学生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并观看了演出。
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此背景下,本次活动既是对革命先辈精神的深切缅怀与传承,更是中国木偶艺术剧院以木偶艺术为独特载体,推动文化传播与爱国主义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实践。
授牌仪式上,朝阳区关工委主任辛燕琴表示,为切实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朝阳区关工委创新举措、多点发力:成立红色教育、宣传文化教育等五大专委会,凝聚专业力量;组建“五老”宣讲团,让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等群体的宝贵经验与红色故事走进青少年;打造“行走的红色课堂”,打破传统教育空间限制;选树“朝阳好少年”,以榜样力量引领青少年成长。目前,已构建起覆盖红色教育、传统文化、法治宣传、科技实践等多个领域的11家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矩阵。
此次为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授牌,既是对剧院过往积极参与青少年教育工作、贡献文化力量的高度认可,更寄予了殷切期望。她希望剧院未来在三方面持续发力:内容创作上“求深”,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创排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的精品剧目;活动形式上“求新”,创新沉浸式、互动式活动形态,增强青少年参与感与体验感;资源辐射上“求广”,联动多方力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覆盖更广泛的青少年群体,让红色基因借助艺术的魅力直抵青少年心灵深处。
授牌环节,中国木偶艺术剧院院长赵永庄上台接牌,全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常务副主任胡振民,北京市关工委主任梁伟等共同见证。据赵永庄介绍,2025年是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建院70周年,近年来,剧院始终秉持“以木偶艺术滋养童心,以红色基因培育新人”理念,创作《红军的战马》《英雄王二小》《我爱北京天安门》等多部作品,传扬民族精神与正能量。同时,剧院结合青少年认知特点与成长需求,积极开展“木偶艺术进校园”“非遗体验课”等活动,将木偶艺术与文化教育、非遗传承相结合,累计为全国数百万青少年提供优质文化教育服务。未来将继续创新,让木偶艺术成为照亮青少年成长之路的温暖光芒。
授牌仪式后,爱国主义教育舞台剧《我爱北京天安门》作为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深耕红色题材的代表作再度登台。全剧以六个篇章巧妙串联起不同时代的爱国故事:以“和平使者”的壮举诠释抗美援朝精神,以“平凡英雄”守护天安门的事迹展现百姓朴素的家国情怀,以“中国天眼”“深海之龙”的科研突破彰显科技强国的力量,以“乡村振兴”的实践讲述以彭夏英为代表的山区农民共同致富的艰辛与收获,更以“扫雷英雄”杜富国的感人事迹,传递当代军人的牺牲与担当。鲜活的人物与跌宕的情节,让现场400名小学生沉浸式感受了不同时代的爱国情怀。
此次活动不仅为朝阳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增添了新的重要阵地,更以木偶艺术为桥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灵魂,为青少年成长注入了强劲的红色力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畅
编辑/汪浩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