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显示,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102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为历史上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也系全球首次。从分产业用电看,7月份第一产业用电量1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2%;第二产业用电量59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第三产业用电量20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0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0%。
用电量是经济的晴雨表,攀升的用电量是经济发展最直观的信号。无论是第一产业的现代农业、第二产业的工厂制造,还是第三产业的商业服务,乃至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电力支撑。用电量数据能够实时捕捉到经济活动的每一丝脉动,成为一个高频、及时的观测窗口。
全社会用电量历史上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这一纪录不仅是电力行业发展的里程碑,也是衡量中国经济活力的注脚。表面看,它源于高温天气和经济活跃的共振效应;深层看,更折射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充分彰显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光明前景。
首破万亿全球首次,奏响中国经济动能澎湃乐章。近年来,中国经济在经历了数十年的高速增长后,逐渐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这个转型不仅仅是从增长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变,更是中国经济深刻调整的一个重要标志。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面对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各方面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不动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经济结构在向优、动能在向新。
从用电量看,1至7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5.5%,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快速发展带动下,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8.2%;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合计用电量同比增长4.6%;新能源整车制造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1至7月用电量同比增长25.7%。这些鲜活的数据表明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深化,新动能发展势头强劲的大趋势。
首破万亿全球首次,表明中国经济前景更加可期。“百业兴旺电为先”,电力消费直观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态势。2015年,中国历史性解决全国无电人口用电问题;2025年,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月度用电量超1万亿千瓦时。十年间,中国的能源安全得到保障、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我国月度用电量实现翻倍增长,如今单月用电量已相当于东盟国家全年用电水平。有机构预计中国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将增长5%-6%,2030年将达13万亿千瓦时以上。
电力消费延续较快增长势头,反映出我国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的积极态势。标普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决定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和展望“稳定”不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预期上调0.8个百分点,至4.8%,上调幅度为所有主要经济体中最高;多家投资银行上调中国全年经济增长预期……近期,多个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前景给予更为积极的评估,体现出对中国经济向好前景的信心。
近两年,外部压力加大,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同时内部困难增多,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但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揆诸现实,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势没有变,发展的“时”和“势”依然占优。万亿千瓦时背后,是轰鸣的生产线、滚烫的算力中心、璀璨的城市夜色和温馨的万家灯火,是产业向好、消费升温,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强的现实图景。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必将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罗振轩)
编辑/汪浩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