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某餐馆给快递小哥留包间”的暖新闻冲上热搜。据报道,无论中午客流多火爆,这两个包间都雷打不动地保留,而且荤素搭配的25元自助餐,快递小哥花12元就能敞开吃。
特殊的包间,温暖了快递小哥,感动了众多网友。按照商业逻辑,这顿爱心午餐确属“赔本买卖”,但背后的善意传递异常可贵。几年前,看到快递小哥无偿帮助居民,上述餐馆老板深受触动,随即萌生了做爱心餐的想法,经过和街道沟通,暖心驿站就此开张,3年来服务近9万人次,惠及辖区骑手160余人。很多社会企业听闻此事,也纷纷伸出援手,为店里送去食材,希望老板能把好事儿坚持干下去。相关街道总工会、商会也为餐厅提供了补助,让爱心故事有了双赢暖心的结尾。
近年来,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日益壮大,他们四处奔波,流动性强,常年户外劳动。为改善其工作条件,相关部门、街道等协调商户建设了不少暖心驿站,吃饭能打折,夏日能纳凉,寒冬能取暖,为户外劳动者撑起一个个“不打烊”的家。在昌平区天通苑北街道,骑手驿站有序分布,休憩解乏、吃饭喝水、充电娱乐等均可在此一站式解决;在东城区崇外街道,商场外廊上线了骑手友好移动餐车,让户外劳动者经济实惠解决吃饭难题。除了基础服务,一些街道还根据新就业群体的需求,整合沿线便利店、理发店等资源,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升级服务。
暖心驿站,见证了爱心流动,也彰显了城市温度。一座城市,从来不只是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更是人们的寓心之所。关注不同群体的所思所想、所需所困,为其提供足够关怀,实乃城市之责。从更大视野来看,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也能更好激发城市共治潜力。就拿北京来说,这些年精细化治理不断升级,呼唤更多力量加入其中。而调动更多人一起打理美好家园,离不开发自内心的归属感。就像一位快递小哥说的,“踏踏实实吃顿饭,真的是有了家的感觉。”事实证明,在基层治理中注入人文关怀,很可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据报道,一家家“暖心驿站”温暖了户外劳动者,许多人也开始做志愿服务活动回馈社区,看望老人、交通引导、垃圾分类,等等。
“同在北京城,都是北京人”。在爱心的“双向奔赴”中,这座城市越来越和谐宜居,受益的也是每一个人。
文/范荣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