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民警发明水上救援“神器” 只为争分夺秒救援溺水人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0 16:38

近日,在浙江义乌,由民警发明的一款水上救援腰带进行了首次实战演练,测试成绩符合预期,对救人者来说能够“上得去下得来”,能够为水上救援争取时间。这款腰带由浙江省义乌市公安局江东派出所副所长楼仁斌发明,他说救人要争分夺秒,每提前一秒对溺水者就多一分生的希望,腰带意在帮助第一时间抵达现场的救援人员,不需要很强的身体素质就能立即开展救援。通过测试,楼仁斌发现腰带还有改进的空间,完善后有望逐步推广。

水上救援难点多

楼仁斌是浙江省义乌市公安局江东派出所民警,曾被评为全国最美基层民警。2018年7月,一场强降雨导致义乌西江桥边防洪堤塌方,楼仁斌接连三次跳江连救三人,救人后一身污泥的形象被人拍下发到网上,令人动容。楼仁斌水上救人经验丰富,自2015年起9年间救起13人。

10月15日,在义乌市宾王大桥,楼仁斌与自己的团队开展救生腰带实战模拟演练。楼仁斌身系腰带,从桥上跳下、上来十几次,效果符合预期。这款救生腰带荧光绿色,由三根“支带”组成。救援时施救者腰间绑一根,剩下两根分别系在溺水者的腋下和膝盖。

楼仁斌介绍,这款腰带设计的初衷就是解决水上救援的一些难题。在义乌,救援通常在义乌江。由于河岸高,对救人者来说上下都有很大困难。跳下的时候,水底情况不明,石块等物很容易导致救人者受伤。上来的时候,救人者带着半昏迷或者无意识的溺水者上岸也特别费力,需要具备很强的身体素质,身体也很容易被河岸剐蹭受伤。

楼仁斌提到,一般情况下,接警后第一时间抵达现场的是巡逻辅警的摩托车,摩托车机动性强到现场快,但是车容量小,无法配备太多的救生用品。无法立即开展救援工作,“这是很可惜的,救人需要的是争分夺秒。”

继续改进有望推广

楼仁斌为解决这些问题思考了很久,目前市面上没有能够同时解决这些问题的救援工具。他和一些做攀岩、户外运动的朋友探讨过这些问题,但他们给出的建议都太过专业。最近,在和义乌一家户外用品公司的设计师交流时,楼仁斌发现,高层作业一款带缓降器的工具可以进行改进并利用。

他们通过多次设计和改进,制造了三根腰带,其中一根系在救人者的身上,只要将一端固定在桥上,救人者可以跨出栏杆,通过缓降器缓慢下降到水面上,过程中手不需要发力。而被救者的膝盖和腋下被绑上两根腰带后,桥面上方人员可以将桥下人员拉上桥面。

楼仁斌说,有了这腰带,即使是距离水面二三十米的大桥,民警也可以安全快速地降落开展救援,即使是完全不会游泳的民警,只要“胆子够大”就可以在队友的配合下援救他人。

不过,测试过程中,楼仁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腰带系在身上的部分太长、腰带的材质,以及没有保护垫,会在救人者身上勒出紫痧。楼仁斌表示,后续会继续和设计师沟通,对以上问题进行改进,对腰带进行加宽,以适用于更多体型的人群。

楼仁斌也透露,这款腰带成本很低,只需几十块钱,未来有望进一步推广。

创新技战法提高装备

为此,楼仁斌也提出了一个“技战法”,派出所水上救生最小作战单位——以两人一摩托车为一组,车上配有水上救生包,体积非常小,内含抛绳包、救生衣、12毫米粗的水上救生绳索。现在救生腰带也加入其中。通过这样的装备,巡逻辅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后能立即开展救援工作,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很低。

最近,楼仁斌也在开展救生视频的录制工作,他邀请完全不会游泳的同事开展救生测试,了解溺水者的本能求生反应有哪些。“有人说落水的人抓住一个东西就会死死抓住不撒手,我们经过实验发现不是这样,在水下因为很滑其实是很容易挣脱开的,但溺水者为了向上呼气,把救人者往下摁这是本能反应。”楼仁斌说,我们现在就是想通过这种实验,拍摄教程,让更多人了解救生知识,让救人者能够安全上岸,也能给溺水者带来更多生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匡小颖
编辑/朱葳
校对/杨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