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合规性为博物馆社会化讲解服务找出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3 08:40

据《工人日报》报道,一些热门博物馆不仅门票“一票难求”,馆方的讲解服务也“一位难求”,不少观众转而选择购买非馆方的讲解服务。然而,现实中社会化讲解服务也存在收费标准不规范、讲解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业内人士指出,观众对博物馆讲解服务的需求宜疏不宜堵,应优化官方讲解服务供给,规范和引导社会讲解服务,让越来越多走进博物馆的观众乐享“文旅大餐”。

博物馆讲解工作搭建起博物馆与观众沟通的桥梁,是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提供公共服务直接且重要的手段。很多博物馆里的文物如果没有解读,就无法让人获得更加具象化、立体化的观感。只有通过着力挖掘文物丰富的内涵,用生动的故事吸引人、感染人,才能让观众走近历史、感受文化,在观展中增进历史和文化认同感。如果博物馆文物展示没有讲解服务作为辅助,观展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当馆方解说难以满足不断井喷的需求,非馆方讲解便获得了大量商机,并成为观众的选择之一。不过,因非馆方解说的良莠不齐,由此滋生了各类乱象,在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的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已到了需要重点整治的时候。

总体上看,非馆方讲解乱象主要表现为虚假宣传、以次充好,专业性和规范性差,价格虚高,维权难度大等问题,观众付出了较高成本,却没有获得较高的体验度,以至于“想看的东西都没有看到,想听的内容也没有听到”。相比于博物馆提供的官方讲解服务的规范化和公益性,非馆方讲解价高质次,误导家长、学生及其他参观游客的危害性就更加突出,需要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

作为博物馆提供的官方讲解服务的重要补充,非馆方和研学机构讲解并无不可,这既符合市场化充分竞争的基本要求,也属于行业分类分层管理的题中之义。因而,对非馆方的讲解进行限制、约束和禁止非解题之道,采取综合性措施以促进其规范化,或者用规范化讲解来激活充分竞争,最终让观众的权益得到稳定可靠的保障才是终极出路。

为及时纠正歪曲史实等行为,2023年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博物馆讲解服务工作水平的指导意见》指出,要规范引导社会讲解服务。在具体的应对策略上,要改变过去“一放了之”的做法,实行准入门槛把控、资质能力审查和违规行为的惩处。比如探索申请备案、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等机制,将信用良好的社会讲解个人或团体列入“白名单”统一管理,如此就能防止部分能力低下的人员参与解说。同时再对解说的内容进行审核把关,避免出现歪曲史实和形成误导等隐患的发生。

规范引导社会化讲解只是规范整个行业的一个环节,除此之外还包括优化馆内讲解服务供给、不断拓展讲解服务形式和加强讲解人才队伍建设等各项措施,用公益性和公共性来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高品质文化供给需求。馆内的公共性解说可以优化结构以及解说方式,比如增加志愿者或公共解说的场次,或者像蟠龙山长城那样建立自导式解说系统,以此实现常态化覆盖和满足讲解需求。同时,或者与有资质有实力有信誉度的社会机构合作,采取私立公助的方式,共同打造高标准的博物馆解说队伍。

以合规为前提,在多管齐下和协同治理模式下,博物馆非馆方讲解乱象方可得到有效治理。

文/堂吉伟德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