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一关店就是“经济不行了”?忙着辟谣却打乱企业工作 恶意解读影响市场信心
解放日报 2024-04-12 07:15

最近,多家知名品牌因“门店关闭”“将被收购”等消息登上热搜榜。很快,企业公开辟谣,甚至有被曝“关门”的品牌加快了开店或门店升级速度。流量高峰后,一切似乎归于平静。

对于“关店”的谣言就这样放过了?有不同企业的员工私下向上海辟谣平台表示,类似谣言对企业乃至整个市场的伤害都很大,“企业得花很多功夫澄清谣言,打乱了正常的工作安排,反而不利于发展;更有不少恶意解读让人非常无奈,影响的是整个市场的信心。”

从这个角度看,有必要分析一下“关店”谣言的产生原因,更要看一看哪些解读属于“恶意”。

上海辟谣平台注意到,在涉事企业的通报或介绍中,均提到一个细节:发布消息的自媒体或媒体并没有向企业求证,绝大多数消息源都是隐去真实身份信息、无法核实的“内部消息”“知情人士”或者消息发布者自行统计的结果。

为什么没有可靠信源的消息能传播甚广?原因之一,仍与当下社交平台的“流量密码”有关。

从社交平台的传播规律看,“知名品牌”“关门”“转让”再加上“内部消息”“独家”等标签,通常能获得很不错的流量。在流量的吸引下,很多账号热衷发布此类消息,这当中既不排除“听风就是雨”的发布者、转发者,更不排除部分账号为了流量而故意捏造消息。同时,社交平台的未严格审核和各种“算法推荐”,又导致了假消息的进一步传播。

解决这些问题,显然要从源头出发,查一查消息的发布者和转发者。相关平台更不能置身事外,既要在谣言澄清后增加辟谣力度,更要从“算法”出发,调整对相关信息的流量支持,承担起审核、治理的责任。

另一方面,公众也要谨慎看待部分账号对于企业“关店”消息的解读。以近期登上热搜的某外资品牌为例,虽然关闭了几家门店,但品牌也在进行门店升级,还有开新店的计划。而且从公开信息看,该品牌近年来经过升级后的“超级店”明显增加,在中国的销售情况也不错,并明确表达了长期看好中国市场的信心和决心。可是,这些内容都没有出现在相关的“关店”信息中。也就是说,发布相关信息的账号要么以偏概全、以讹传讹,要么涉嫌议题设置、断章取义,故意回避企业在中国市场积极发展的现状。

事实上,“开开关关”是正常的市场规律,在全球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没有规定说,企业只能开店,不能关店。不论大店小店,调整或关闭经营不善、业绩不理想的门店,乃至退出市场,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或许有的企业关店、歇业让人很遗憾,但终究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没必要过度解读。

可综观当下的“关店”消息,会发现有些账号的解读格外刺耳,动辄将品牌“关店”“转让”等与“外企撤资”“实体经济不行了”等言论挂钩。以近期的上海辟谣平台澄清的谣言看,外资企业、实体店品牌尤其容易成为这类谣言的主角。再结合部分账号所谓的“中国经济不行了”的论调,不难推测,有人故意借助正常的市场现象,甚至编造所谓的“关店”消息,唱衰中国经济、打击市场信心。

确实,当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让很多企业面临“难念的经”,但这并不能改变中国经济总体向好、中国营商环境不断完善的现实,也不能改变企业积极求变、迎难而上的决心。部分账号将一两家企业的业务调整作为唱衰市场的“论据”,显然十分牵强——既不尊重市场规律,更是故意忽视市场韧性。

文/任翀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涉及协和医院、美团、坡峰岭景区,北京发布10月辟谣榜
北京网络举报微信号 2024-11-06
疯狂小杨哥也不行了?2000㎡杭州办公总部出租!三只羊回应
证券时报·e公司 2024-08-19
治理涉企侵权谣言,企业也应履行主体责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0
2.1亿元“天价婚礼”?福建辟谣
网信福建微信公众号 2024-02-15
蹭慈善流量恶意造谣就该被严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9
半两财经|“2024年职工医保缴费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等谣言编造者被依法处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6
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三批涉突发案事件、公共政策、社会民生领域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2-06
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三批涉突发案事件、公共政策、社会民生领域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2-06
最新评论